-
日期: 2021-09-02 | 来源: 新民周刊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当陈女士准备洗胃时,清创室内的医生表示,胃很难受且花时间,建议先喝水催吐。 一番纠结后,怕难受的陈女士就在一楼洗手间门口进行喝水催吐。
催吐期间,喜茶方面表示拿到了供应商发来的报告,样品的液体成分是“正己烷”。陈女士猜测,之前的“正乙烷”应是店员将“正己烷”误读为“正乙烷”。
而后在陈女士和朋友的再三坚持下,店员才将这张报告发给了陈女士的朋友。
“我们发现这张单页报告没有任何指向性,只是检测项目里出现了‘正己烷’三个字,没有样品成分结论。”陈女士表示,“我们还发现,这张报告上印着‘Page 2of 3’的字样,说明并不完整。但当我们要求喜茶给出全部报告时,对方表示只能发送这页,无法提供更多信息。”后在朋友的坚持下,喜茶员工将手机中的第一页给陈女士朋友看,首页也没有明确指向性。
通过百度查询,“正己烷”也是具有毒性的。而急诊医生则表示,凭单页无指向性报告无法确认液体成分,为了安全起见,仍建议洗胃。
20时左右,陈女士正式进去洗胃。 整个洗胃过程一共插管三次,由于之前喝水较多,吐得衣服、病床,甚至操作医生的身上全是呕吐物,“有点失控(电视剧)”。 总算完成洗胃后,陈女士全身发抖,并伴有胃部、喉咙的剧烈疼痛。
随后,医生要求留在抢救室输液(保胃的药),并表示不能进食进水。 由于输液完成后,陈女士的疼痛症状仍然存在,于是在医生的要求下留院观察一晚。
22时07分,陈女士的朋友从家中拿了干净的衣物回到医院。喜茶员工在急诊门口告诉她,再次和供货商口头沟通下来,样品的成分不是“正己烷”而是其他两种化合物,同样无法提供书面材料。
“我朋友坚持要拿到化学式成分交给医生协助判断毒性,最终他们才将两个化学式通过微信发给我朋友,是‘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环聚二甲基硅氧烷’。”陈女士回忆,但当时的她已经完成了洗胃在抢救室输液。-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