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9-06 | 來源: 互聯網江湖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高曉松 | 字體: 小 中 大
已過立秋,可娛樂圈的瓜卻似乎剛剛到了上市期,從鄭爽代孕,到吳亦凡強奸,再到張哲瀚“拜鬼”,最後到小燕子趙薇被全網封殺,壹連串的娛樂大瓜讓網友們吃的樂此不疲。
如今,又有消息稱“矮大緊”高曉松的不少作品也正在被下架,疑似遭到了封殺,這讓很多不了解事情原委的吃瓜群眾們紛紛問道“高曉松怎麼了”。真相的子彈可能還要飛壹會,我們不妨先來回顧壹下高曉松的多面人生,看看能否從中找到些許蛛絲馬跡。
音樂人and電影人
高曉松出生在北京壹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家中長輩皆是文化精英,或許正是因為家中過於濃郁的學術氛圍,反而激起了他對於崇高和權威的叛逆和反抗。
從中學開始,高曉松就不喜歡對外介紹自己的知識分子家庭,也從不佩戴肆中或清華校徽,反而惹得壹身江湖氣。“我就管人叫大哥,然後跟人結拜,最後他們都上了職業高中,當飯店服務員或者練攤兒,我特別崇拜人家打架仗義,滿嘴黑話。”
1988年,高曉松考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雷達專業,但他這次也沒有安分多久,只讀了叁年就選擇了退學,因為當壹名科學家,這可不是他想要的人生。那他去幹什麼了?高曉松先是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想要學習電影,可惜名落孫山。後來他幹脆就選擇放飛自我,拉著老狼等人組了個樂隊,正式開始玩音樂。
至於高曉松為何迷上了音樂,他本人曾解釋道:“我母親手把手教會了我這些‘雕蟲小技’,以備我人生不如意時用以解憂。”
彈琴唱歌,本是家人幫他排憂解愁的玩意兒,誰知卻成就了高曉松音樂天才的稱號。
那時高曉松和老狼組建的“青銅器”樂隊在圈內已經小有名氣。1990年暑假他們忽然收到了海南島壹家歌廳發來的邀請,希望他們能到那邊去演出。於是高曉松和老狼憑著滿腔熱情,不顧壹切地踏上了旅途,但是由於缺乏群眾基礎和堅持不唱粵語流行歌,演出幾天後就被老板炒了魷魚。
此時,正趕上學校開學,可這次演出賺的錢根本不夠兩人回程的路費。高曉松當即決定,讓老狼先走,他用剩下的錢買了張去廈門的車票,同時決定退學,徹底去追求自己的音樂夢想。
正是這壹次的廈門之旅,讓命運女神開始鍾意起這位熱愛(電視劇)音樂的天才。高曉松在廈大校園做起了流浪歌手,給女朋友梳頭時,他靈感爆發,在書的封底寫出了“誰把你的長發盤起,誰給你做的嫁衣。”後來《同桌的你》、《流浪歌手的情人》、《白衣飄飄的年代》、《青春無悔》等90年代風靡全國的校園民謠,就這樣從高曉松的手下誕生了。
正如後來他自己說的那樣,那段時期是上帝握著他的手在寫歌。
張愛玲在小說《傳奇》中曾說:“啊,出名要趁早,來得太晚,快樂也不那麼痛快。個人即使等得及,時代是倉促的,已經在破壞中,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這句話放到高曉松身上卻是極為應景。
1994年由高曉松執筆,老狼演唱的《同桌的你》大火,這讓高曉松拿到了當時幾乎所有的音樂獎項,22歲的他成了那個時代音樂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頂流明星”。
可音樂從來就沒有永遠的民謠時代。很快,隨著社會的發展,搖滾、說唱、流行音樂等風格逐漸興起,並占據了主流,前些年網上甚至還出現了“民謠已死”的論調。雖然這種說法有些誇張,但高曉松的校園民謠時代確實已經過去了。
可上帝欲使人毀滅,必先使其瘋狂。音樂已經給高曉松帶來了極高的成就,命運卻偏要為他的燃燒(電視劇)再加把火。
音樂事業落幕後,1997年高曉松去了海外各國游歷散心,完成了小說《寫在牆上的臉》和劇本《那時花開》。當他回國後便開拍了他人生中的第壹部電影《那時花開》,毫無意外這部電影連個水花都沒濺起半點。但他沒有氣餒,2002年自編自導的電影《我心飛翔》雖然在國內反響平平,但在國外卻意外獲得了美國雪城電影節評委會獎和法國裡昂電影節最高獎。
至此,高曉松的音樂和電影事業實現了雙豐收,壹時之間無數的贊歎聲響起,在名利場的吹捧中他逐漸忘記了謙遜,迷失了自我。
2011年5月,高曉松因酒駕造成肆車連撞,被判入獄半年,如日中天的高曉松此時被命運強行踩下了急刹車,所有的故事都因此戛然而止。
讀書人or糊塗人
不知從何時起,高曉松在人們眼中的形象,從音樂人、電影人變成了讀書人。這或許是因為他那書香門第家庭;又或許是他筆下那清新真摯的歌詞;更或許是監獄的那段平靜時光,讓他終於能停下來沉澱並思考過往的經歷和見識。-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