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9-11 | 來源: 備望 | 有9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這條被轉火的微博下面,評論區也炸鍋了——
“中國人都如張文宏,這個國家就有救了。”
“ ‘不要欺負老實人’ 的背後就是人品!”
“居然沒開藥,我印象中的醫生賣藥跟賣煎餅果子壹樣。”
張文宏不但經驗老到,而且醫者仁心,能夠用最簡單辦法治愈患者的,他絕不會“為了醫院的利潤”,故意多開幾個方子,他做不出來。
當善良的醫生始終守住這條底線,醫患之間的不正常僵持關系必然會得到改善。
假如咱們的醫生都像張文宏醫生那樣,把“醫者仁心”當做自己基本的職業操守,那是患者多大的福音啊!
看了上述案例,我有壹種預感,這絕不會是“孤例”,肯定還會有患者“不經意地講講自己與張文宏醫生的故事”。
果不其然,又有壹位網友,在留言中曬出自己的求醫經歷。
那是2012年時,她患上了肺炎。某叁甲醫院壹直沒把她治好,然後她幸運地遇到了張文宏,結果是:經過9天住院精心治療,終於康復,而全部的花費沒有超過1萬元。
上面帖子裡有聲有色的描述,幾乎能夠看到醫患雙方用溫州話交流的畫面。非常日常,又非常暖心。
這就是“張文宏的日常”。
上述兩件小事,想必是張文宏醫生千千萬萬尋常小事的壹部分,對素不相識的患者,他壹視同仁,才會有此類“故事”不斷發生。
“醫者仁心”這樣的表述,對有些人是高不可攀的目標;而對張文宏醫生這樣的踐行者,這就是流淌在他們血管裡的血液。
無論你“市場經濟”發展到多麼畸形的地步,在張文宏心裡,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天職,是他不可搖撼的人生信條。
哪怕在潛規則中,醫療成了商品,看病成了生意,患者成了某些醫生的搖錢樹,但只要還有如張文宏醫生這樣堂堂正正的身影屹立著,我們就能看到壹份希望。
淤泥很多很深,肮髒了這個世界。但“出淤泥而不染的張文宏們”,用他們堅毅和純潔的存在,點亮了這個陰霾密布的世界。
以小見大,無論“大功臣”如何功勞卓著,都不能小覷“小事情”的意義。
正是這壹件件“小事”堆積起來,才構成了張文宏偉岸的身影。
恰恰是他在鏡頭之外的表現,形塑了他鏡頭之內的良好形象。
我在這兒用“形塑”這個詞,實在也是不夠准確的,因為張文宏根本就沒“形塑”,他用“講真話”的自然流露,呈現了壹個真實的自己。
這種品格的形成,不是他“獨自戰斗”的結果,而是有壹個良好的“小環境”。用他導師翁心華力挺張文宏的話說:我們華山醫院感染科的傳統就是講真話!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