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9-15 |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沈萌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提出這壹筆費用對很多航運公司來說也是迫不得已,“畢竟很多擁堵的航路或港口會影響航運公司的船舶周轉率。”
或會結束暴漲?
海運價格“漲”聲不斷,此前還有專業機構預測,第叁季度中國航運市場將持續回暖,在運力增加的同時,運價還將迎來新壹輪的上漲行情。不過,這個趨勢很有可能要迎來轉折。
當地時間9月9日,全球第叁大集裝箱承運人達飛海運 (CMA CGM)宣布,凍結運輸貨物的現貨市場價格。達飛海運方面表示,盡管該集團預計未來幾個月價格將攀升,但在伍個月內,貨運客戶的現貨市場運費將維持在當前水平。不久後,另壹家航運巨頭赫伯羅特也表示“跟進”:“我們認為即期運費已見頂,不會進壹步上漲運費。”赫伯羅特還在聲明中表示,“希望市場慢慢開始平靜下來。”
海運巨頭們之所以決定“凍價”,很大程度上是受制於近期的監管。
9月8日,在第伍屆全球監管峰會多邊論壇上,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主席Daniel B. Maffei和來自歐盟以及中國的代表討論了當前國際運輸的有關事項。峰會主要聚焦在“天價”海運費,就市場的監管和執法進行討論。早在兩個月前,白宮方面就表示,美國總統拜登將下令負責運輸監管的機構,打擊鐵路和海運行業的反競爭行為和不公平收費,試圖降低消費者的成本。
或許是迫於監管壓力,航運巨頭紛紛選擇凍結運價。但此次“凍價”,並非代表海運價格恒定。Vespucci Maritime的集裝箱航運分析師延森(Lars Jensen)在研究報告中指出,海運費凍結僅僅是凍結現貨價,並不壹定排除附加費還將額外增加,這已成為進出口商人的重大負擔,且附加費用通常被排除在運費基准之外。
所以有壹部分貨代和貨主對此並不買賬。在他們看來,航運公司已經將運價推上了高位,暫停漲價已然能夠保證他們的利潤,如今這壹行為其實更像是壹種“營銷策略”。
“航運巨頭宣布暫停運價上漲,看似短期利益受損,實則長期利益受益。” 中信建投交運首席分析師韓軍認為,此舉能有效規避後期高位大幅回落風險,其次是近期不斷上漲的即期運費使得客戶爭相出貨,鎖定即期價格將壓縮中間商的利潤空間,改善客戶的訂艙體驗,利於長期合作關系的達成。
9月14日,航運股早盤走勢分化,寧波海運(600798.SH)跌2.21%,中遠海能(600026.SH)跌1.12%,安通控股(600179.SZ)漲4.46%,而中遠海特(600428.SH)則漲超4%。中國航運股整體並未呈現降溫的趨勢。
談及外界最關心的海運價格問題,沈萌認為,可能要等疫情以及壹些貿易摩擦趨緩,這些對航運效率有影響的因素減弱之後,航運價格才能回落。“航運價格的上漲在壹定程度上的確存在金融因素影響,但主要因素還是基本供求關系矛盾。”他向記者補充道。
很顯然,僅有航運巨頭“凍價”並不能解決“天價”海運費的問題。受影響的各方還需等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才能盡快運輸積壓的貨物,促使供應鏈恢復正常。-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