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9-26 | 来源: 液态青年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小K直言,回国工作后,她的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她自认为是一个“可有个性”的人,能在平凡生活中找到乐趣。在国内读书的时候,她每周周末做完作业都会出校门,“哪怕是隔壁村里面的一个湖,我也能在湖边上玩得特别开心。”
在国外留学时,小K也一直保持着好心态。她在当地红十字会报了名当志愿者,负责出租轮椅——当地许多老人比较肥胖,上了年纪后膝盖和腿承受压力过大,有时需要坐轮椅。小K每周去一个上午,会接待三四位求助者,遇到不及时归的情况还还要“催收”。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完全新鲜的体验。
疫情前,小K还报名了附近湖区的佛教禅修院志愿者,可以帮忙卖木质小佛像、做雕刻和刷漆、修剪花园、举行旧书旧衣的义卖。原本她应该在去年春天完成这项愉快的志愿工作,但疫情爆发打破了她的憧憬,成为留学的遗憾。
回国入职之后,她却觉得自己再也提不起这股劲来了。“就好像被摄魂怪亲了一口一样。”小K是《哈利·波特》系列的忠实粉丝,在魔法世界里,摄魂怪能把人们快乐的回忆都吸走,经过“摄魂怪之吻”的人从此便失去灵魂。
小K的朋友都在不同城市生活,平时接触最多的是同事。他们大都是85后、90后,跟小K年龄相差不大,可他们平时讨论的主题除了带娃,就是周围人的八卦、明星的八卦。为了融入同事,小K试着去微博热搜“恶补知识”。但每天被这些话题环绕实在令人厌烦,小K始终觉得:“如果大家兴趣本就不一致,是怎么也说不到一块儿去的。”
下班后的小K,最常做的事就是待在自己的屋子里,完全失去了社交欲望。
“我会总觉得这不是我应有的状态,我是个挺爱社交的人,但是现在变得自闭。”小K说,“我不知道原因是什么,我也探索不到,要是能知道原因是什么,我就努力去解决它了。但我不知道。妈妈问是不是因为在这没有朋友?没有找到男朋友?没有归属感?或者因为没有买房?我觉得都不是,这些原因我在国外的时候也是一样啊。”
“可能,我们以前对于未来的期待太美好了吧。”小K说,现在的她已经进入辞职倒计时。
“找到一份工作容易,但是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那就不一定了。”海归废物回收互助协会”的成员戚颖告诉液态青年。
戚颖在北京的一家留学生求职中介工作,平时会关注豆瓣上的一些就业相关的小组,刷到“海归废物回收互助协会”时,她看到这里的成员和自己接触的留学生客户们有着相似的苦恼和顾虑,便持续关注起来。
站在从业者的角度来看,戚颖认为,出国和归国的人数都在剧增,如今留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已经不如以前,“从本科起留学或是本科起点比较高的硕士留学生还有些优势,如果本科学校一般,从简历上来说,很难从人群中脱颖而出。”
这也是“海归废物回收互助协会”中很多成员担忧的事情。又到了一年秋招,小组首页寻求找工作建议的帖子里,楼主在陈述个人经历时总会提到一句“本科在国内普通院校/很一般的学校/211末流就读”。
管理员阿珂理解这样的焦虑:“大家从小一路闷头学,老师和家长帮忙做了许多决定,很少有机会思考自己的兴趣到底在哪儿,从选专业到就业都缺乏目的性。”阿珂已经回国工作了五六年,作为一个积累了一定社会经验的海归留学生,她认为,小留学生们大都在父母的保护下长大,在世界观形成的时候出国,接触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文化,回国后直接进入职场,需要面临各种人情世故的考验,自然要花一两年才能习惯环境。
看到这些在选择中挣扎的年轻人,阿珂想起前两年在工作中结识的一名韩国留学生,18岁高中毕业去服了两年兵役,又去澳大利亚边打工边学英语,等到真正上大学的时候已经23岁了。这个年纪才读大一,在很多人看来是不能接受的事。但在阿珂看来,这样的人生安排看起来松弛,却给了人们更多思考的机会。
“打过工、留过学,已经看过这个世界,在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的时候再去做选择,是更好的时机。”阿珂认为,对于这些求职中的归国留学生来说,也许困在局中的时候会很难受,但过了这段时间再回头看,“就知道自己哪些选择是不对的,哪些路是走错的,会对自己的生活有一个新评判。”
(受访者小K、李立、阿珂、戚颖均为化名)-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