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9-29 | 來源: 央視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央視網記者:如何理解低碳不是簡單地“拉閘限電”?
李彥斌教授:作為我國高質量發展的壹個長期目標,碳中和的實質並不是為了限制能源的利用,而是要通過能源結構的優化來達成碳中和目標。依靠“拉閘限電”來降低能耗的做法會損害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因此,我們需要推動全社會的低碳化變革,逐步培養居民、企業及政府等多個層面的低碳文化,讓低碳理念深入人心,才能更好地保障由實現“雙碳”目標向體制革命、技術革命、產業革命的平穩過渡。
央視網記者:中國現在電力供應的狀況如何?是否充足?
李彥斌教授: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局的統計數據,截至今年8月份,我國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2.8億千瓦,而今年7月份出現的全國最高用電負荷為11.92億千瓦,因此從技術層面上講,我國目前的發電能力能夠保障民生用電和有序生產用電。但是,在碳中和目標下,如何兼顧“保電”和“清潔”是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面臨的壹大難題。盡管在“拾叁伍”期間,我國可再生能源飛速發展,風光電裝機分別已達到2.8億和2.5億千瓦,但其仍不足以取代火電的主體地位起到托底保障作用。要達成電力結構的清潔化,風光電的裝機量還需要增加15倍以上,還需要大量的儲能和電力傳輸設施的建設。
因此,在電力系統的低碳轉型過程中,我國在短期內仍將存在電力供應缺口。為了保障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我國政府仍需要加強統籌規劃,加快培養電力市場和碳管理的專業人才,協調好電力“發—輸—配—售—用”各環節的平衡關系,設計順暢的電力市場、碳市場機制,推動電力系統的平穩轉型。作為高校科研單位,我們也將繼續積極為國家的政策設計做力所能及的貢獻。-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