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10-03 | 來源: 券商中國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當前負責人管道格·菲爾德又突然離職,業界猜測,蘋果可能停止汽車項目的研發。但彭博社引知情人士稱,曾負責蘋果手表和健康項目的Kevin Lynch或將接管蘋果的汽車部門。
汽車業資深人士分析稱,所有跡象都表明,蘋果正在縮減其汽車項目的雄心,或將從制造整車轉為智能汽車軟件開發,試圖在自動駕駛、數字駕駛艙和乘客體驗等維度發力。
蘋果的“造車夢”
作為智能手機時代最大的贏家,蘋果自然是最害怕成為下壹個時代的“諾基亞”,急需尋找下壹個增長點。
於是,蘋果決定殺入炙手可熱的智能汽車項目,蘋果CEO蒂姆·庫克曾表示,希望人們能“在汽車上享受類似iPhone帶來的體驗”,讓人們的車外和車內的生活變得無縫。當時,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看起來已經飽和,營收、淨利潤都在下滑,蘋果急需壹款新產品。
近日,蘋果的另壹大核心收入——“蘋果稅”也受到威脅,美國加州(专题)法院裁決,“蘋果稅”的規則必須修改。據CNBC報告顯示,蘋果 App Store 2020 年銷售額或超過640億美元,按照30%的抽成比例,“蘋果稅”收入或達19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00億元)。
然而,梳理2021年以來的蘋果造車動態,距離其目標似乎仍遙遙無期。
2021年1月,韓媒報道稱,蘋果與現代集團接觸,打算在喬治亞州生產自動駕駛電動車,計劃在2024年達到年產量10萬輛;
2021年2月3日,彭博社報道稱,蘋果與現代集團談判,嘗試與現代子品牌起亞合作生產汽車;
4月22日,有業內消息人士透露,蘋果汽車項目方面正在做相關5G+C-V2X模塊測試驗證,但蘋果汽車發布尚無時間表。
另外,據幾位已經離開蘋果造車團隊的高管透露,該項目尚未確認壹條明確的前進道路,因此造車進展壹直不及預期。
種種跡象表明,蘋果造車的進展較為艱難,且未來的方向仍較為模糊。但隨著幾年來的重金投入,蘋果汽車在技術專利方面也有了壹定積累。據不完全統計,從2017年至今,蘋果已經拿到超過100項汽車專利技術,涵蓋了自動駕駛、充電、車載系統、車體結構優化等多方面。其中,智能駕駛的占比從2016年的22%上升到2020年的41%;車輛硬件創新專利占比由2016年11%增長到2020年的37%。
從專利技術來看,蘋果在電動車的積累並不算落後,甚至超過許多已經量產的新能源廠商,但當前蘋果自動駕駛最欠缺最薄弱的或許是道路數據。
專注於遠程駕駛汽車的初創公司Designated Driver的首席執行官 Manuela Papadol表示,蘋果根本不可能制造整車,但蘋果在汽車領域的潛力依然驚人,主要涉及汽車內部空間。
全球電動車“戰爭”打響
當前,全球電動汽車的大潮正滾滾而來,蘋果已經失去了先發優勢,未來想在電動車領域分壹杯羹的難度或許會越來越大。
其實,面對這波新能源浪潮,更緊張的或許是傳統汽車巨頭們,“諾基亞”的魔咒縈繞,豐田、大眾、通用、福特等傳統車企都紛紛拋出了進軍電動車的計劃。
9月7日,全球最大的汽車制造商—日本(专题)豐田汽車宣布,將在未來拾年投資1.5萬億日元(約136億美元)用於電池開發及其供應系統,以保持其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在價格以及持久性方面的競爭優勢;
大眾汽車計劃,從現在到2030年在汽車電氣化和自動駕駛方面花費大約800億美元,計劃到2030年電動產品銷售占比將達到50%;
今年6月,通用汽車宣布,投入80億美元建立2家電動車的電池工廠,其中壹部分電池為了合作伙伴本田汽車(HMC)而生產;
福特汽車在5月宣布,與韓國SK Innovation公司成立壹家電池合資企業,預計在2021年至2025年的電動車總支出大約300億美元。
很顯然,電動汽車替代燃油車的大趨勢,已經成為了全球的共識,首先來看各國政策:
國務院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中提出,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量要達到汽車總銷量的20%左右;
美國總統拜登(专题)將簽署壹項行政命令,目標2030年新能源車銷量占近50%,包括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或燃料電池電動汽車。-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