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10-08 | 来源: 羁旅札记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长津湖 | 字体: 小 中 大
我都能脑补这些人在片场面对监视器时眼里看到的票房欲望。
长达三个小时的时长,任何一个曲折复杂的剧本都可以在其中游刃有余,娓娓道来,铺陈有序,起伏有致,节奏流畅,叙事明了。但看本片,一路打打闹闹走到长津湖,两个小时没了,两场战斗,嘎然收尾。这是在模仿梅尔吉普森的《血战钢锯岭》吗?但故事可没人家编得流畅自然。三个导演如何分工,截至目前不得而知,但这三个人似乎只有陈凯歌玩过大场面,比如《荆轲刺秦王》;文戏,这三位都有涉足;现代战争的打戏,似乎就林超贤玩过。无论如何分配片场,但这样组合明显应该各善其长,呈互补态势。但反观电影,何止一个糟糕!转折生硬,节奏散漫,甚至虎头蛇尾,军事常识奇缺,似乎在争抢这三个小时的占有量。
据悉,本片投资十多个亿,群演数万,参与后期的公司几十家,拍摄了一年半。结果,就整出这么一玩意儿?根据国产电影的经验,我想,要是将此片交给李俊(大决战系列),或者安战军(惊沙,血性山谷)这样的导演,无论场面调度,节奏掌控,还是氛围营造,情感烘托,绝对比那三位吃面包长大的更胜一筹!真是可惜了这么好的题材,这么大的投资与制作条件。看战斗场面的处理,就可以知道是在香港那些狭窄逼仄的巷子里打打杀杀玩惯了的后遗症,就跟警匪枪战似的,比如段奕宏营长身先士卒的场面;看两颗炮弹还能空中相撞,肩扛一玩意儿打下音速飞行的战斗机,这是根据吴京一贯特点而量身打造的吗?;对美军的展示,就只有伙食不错,其他重装,炮群,舰队,以及战术水平呢?接敌只知道一通乱叫,然后手忙脚乱开火?矮化敌人并不能让自己显得高大!反而会适得其反。这是抗日神剧一贯的路数,早该唾弃并摒弃。
因为,我们的先烈可不是这样抛头颅洒热血的!美国军队也并非这么好对付,不然,何来这么大的伤亡?那可是刚刚在太平洋战场上与日军逐岛争夺血战了四年的海军陆战队。而这仅仅是参战的一部,还有美国陆军第三,第七步兵师,德莱斯代尔特遣队,以及各盟国的后勤,医疗支援力量。制作团队对历史的无知,这不能原谅。电影所展示的人海战术,事实上在本次战役中并未使用,而是采用50-100人的紧密战斗群在争夺山头的战斗中轮番拉锯。除了在围打东岸的侧翼防守联合国军展开了十比一的攻势,但效果不明显。
听说本片的剧本号称打磨了五年,但结果居然就这,一年就干一天吗?有这么肤浅应付的制作团队,想必他们认为有无数肤浅的观众而胸有成竹:自费去电影院坐三个小时,然后不顾拍得麻木的手掌,在泪痕未干,嗓子还嘶哑的时候的上豆瓣给五星好评,再附上一篇中学生作文水平的长篇观后感;并撺掇其他人也去看,再互相交流心得;同时四处投诉并私信攻击那些说拍得不好的人,如本人这样的。
甚至还有四字嫩肉的崇拜群体一上来就胡夸演技的,真是可笑!知道什么叫演技吗?看看胡军就知道了。
对历史,对先烈们最好的纪念,就是展现他们的真实,不然就是对他们牺牲与勇敢的藐视与侮辱!以一种骄横做作的姿态。
一星(针对电影本身),不能再多了。如网友所言:资本是资本,流量是流量;历史是历史,烈士是烈士。缅怀烈士,铭记历史,并鄙视资本的浮躁肤浅与难看吃相。-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