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10-10 | 来源: 新京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新冠疫情 | 字体: 小 中 大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海洋野生动物(尤其是海洋哺乳动物)对新冠易感性的研究仍然缺乏。人类频繁的海洋活动,如海洋养殖和海洋捕捞,会高频率接触海洋生物。如果存在易感新冠的部分海洋生物,人类可能会将新冠病毒传给它们,更糟糕的是,新冠可能继续在海洋生态系统中传播,从而产生新的新冠变异体,构成对人类的未知威胁。
新冠在扩展动物宿主的同时,其原始宿主仍无定论。
现有研究认为,蝙蝠源冠状病毒RaTG13基因组与新冠病毒的基因组最为相似(96.2%),不同国家也发现了几个与新冠病毒高度相似的蝙蝠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然而,源于蝙蝠的冠状病毒需要经中间宿主获得足够变异才能感染人类。有报告称,马来穿山甲(Manis javanica)中发现了相关病毒,RBD区域与新冠相似,但其总体基因组相似性均较低(
对于任何大流行的病原体而言,追踪原始宿主对于了解病原体演变和预防未来暴发至关重要,但目前为止,蝙蝠是否是新冠原始宿主、从蝙蝠到人类的传播途径仍是未解之谜。
作者认为,目前,一些新冠变异株的传染性正在增强,对康复期血清和疫苗更有抵抗力,对公共卫生构成了全球威胁。新冠进化与人类应对策略之间的“比拼”,将在未来一段时间继续进行。其还指出,有必要对陆生和海洋野生动物,特别是易感野生动物进行大规模新冠筛查,以监测野生动物新冠感染和突变的状况,从而制定进一步的防控策略,这也能为研究新冠起源和跨物种传播提供更多线索。-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