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10-12 | 来源: 财商天下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目前,恒大债务危机,也已经有蔓延到其它中国房企的迹象。在10月4日,花样年控股集团没能偿还到期的2亿多的美元债务,随后花样年的美元债券崩跌,目前多数成交价已经降到了面值的两成左右,多家国际评级机构也下调了花样年控股的评级。这可以说是中国地产业陷入困境和流动性问题的最新迹象。
而澎湃新闻也在6日报道,今年以来,已经有华夏幸福、蓝光发展、泰禾集团等多家房企,出现了流动性紧张甚至违约的问题。
克而瑞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不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金额上来看,2021年的违约债券都远远超过2020年的同期水平。截至9月27日,2021年房企累计违约债券数量达到39只,比去年同期增长178%;累计金额达到467.5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9%。
恒大债务危机,所引发的中国房地产业的风险,也备受全球投资人关注。路透社报道说,9月份,外国投资者从中国债务中撤出了81亿美元,这是6个月来最大的资金外流,使资金被导流到其它的新兴市场。
许多机构,已经看空中国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媒体还报道说,全球知名的房产投资及物业管理公司“仲量联行”(Jones Lang LaSalle, Inc.),计划开价超过5亿美元,出售旗下的大中国房地产管理业务。
就连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在6日表示,美国希望中国针对恒大所带来的金融危机,采取 “负责任的”行动。这是拜登(专题)政府官员对恒大事件首次发言,无疑,这场危机对中国经济和外国投资者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不过,就像经济学家程晓农博士说的,华尔街当然是盼望中共来出手救恒大,这样他们在恒大身上的亏损就可以减少很多;但是中共自己也严重缺钱,不太可能给华尔街“输血”。
系统性风险逼近 或引发企业倒闭潮
可以看到,中共目前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以及恒大债务危机的持续恶化,都加剧了地方债务危机。
因为土地出让收入,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广发证券曾表示,土地财政,占地方广义财政收入比重的大约30~40%,对各地的财政收入、基建、地产都具有重要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是偿付地方专项债的重要收入来源。
在2020年,中国土地出让收入,飙升到了创纪录的8.4万亿元人民币,比1998年增长了大约165倍,在疫情之下,支撑了地方财政预算。
但是,根据路透社对中共财政部数据的计算,今年8月份,全中国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下降了17.5%,是2020年2月以来最大降幅。同时,根据路透社对1,000多份公告的分析,在6月开始的第二轮土地拍卖中,截至9月30日,大约有40%的地块流拍;而在第一轮土拍中,流拍比例只有5%。
除了受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以外,疫情爆发和经济增速放缓,也加大了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
表现上,首先就是国企违约数量不断上升。自2018年以来,地方国企的债券违约率逐年上升,尤其在去年年底,出现了华晨汽车、紫光集团、永城煤电等国有企业产业债的连串违约,主要原因,就是地方政府收支困难,在地方融资平台和地方国企的刚性兑付之间进行取舍后,放弃了对地方国企的刚兑保证。但是,地方融资平台的违约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尤其是这些平台中很多都和房地产公司合作。
根据中金公司之前的计算,截至2018年底,地方融资平台的带息负债超过30万亿人民币,占GDP的34%。但平台公司的偿债保障比率只有0.4倍,也就是说,这些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无法支付当年到期的债务和利息。
那么,地方政府要如何解决这些债务问题呢?
一些分析认为,中共可能会大举印钞,用通货膨胀的方式让全民为庞大的债务买单;或者是,继续力推混改,让民间资本去背锅;又或者,干脆就让地方融资平台倒闭。
今年4月,中共国务院发布了一个“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的意见”,要求对失去清偿能力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依法实施破产重整或是清算。而在2018年的时候,中共国务院已经提出过类似的要求。
不过,不管是房地产危机,还是地方债务危机,都不是中共最担心的,目前北京最担心的是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也就是金融体系的整体或部分受到损害,导使金融服务中断,并且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风险。-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