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10-15 | 來源: 環球時報-環球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壹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南亞事務專家1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不在此時簽訂備忘錄,雙方各有考量:不丹既希望展現出對解決和中國這樣壹個大國間邊界問題的誠意,也在壹定程度上傳遞出試圖擺脫印度幹涉的意願;對於中國而言,由於近兩年印度在邊境地區頻繁制造事端,中方通過和不丹推進邊界談判,可主動把握事態發展方向,避免跟著印度的節奏走,且中不邊界談判的推進亦有利於反向推動中印邊界問題的解決。
上述專家同時認為,此事也向外界清楚地展示出,中國對於和周邊國家和平解決邊界爭端的誠意,是對印媒多年來抹黑中國“霸凌他國”的壹次有力反擊。
不丹加強對華關系的動力不斷提升,但最大障礙仍是印度
分析人士指出,在過去這些年裡,印度的阻撓是中不邊界談判遲遲未能取得重大進展的最大障礙。壹旦不丹與中國劃定邊界,那麼印度就會成為唯壹沒有與中國解決邊界問題的鄰國。王瑟對《環球時報》介紹稱,此前中不兩國在邊界問題上壹度達成壹些諒解,但印度覺得這些內容損害其利益,尤其是在中不邊界西段地區,相關進展可能會對該國的西裡古裡走廊造成威脅。在洞朗危機後,中不兩國曾長時間沒有舉行關於邊界談判的專家組會議,這正是印度幹涉因素的壹個明證。
由於地緣因素,印度長期以來對不丹的外交安全政策具有巨大的話語權。自從1949年印度與不丹簽訂《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至2007年,不丹的外交均接受印度“指導”。2007年後,雖然在印不兩國廢除了外交指導,但印度對不丹的幹預仍然存在。
2017年中印洞朗對峙期間,《環球時報》記者曾赴不丹采訪,觀察到印度對這個國家方方面面的深刻影響。在不丹西部的軍事重鎮哈阿,駐扎著印軍駐不丹軍事顧問團司令部和旺楚克·洛宗軍校,構成了壹個由印度軍隊主導的軍事區域。而對於印度的存在和“幫助”,當地居民有著復雜的情感:作為壹個小國,不丹需要印度這樣壹個龐大的鄰居;但另壹方面,印度挑起的與中國的矛盾可能會將不丹拉入深淵,這令他們感到恐懼與擔憂。而壹些接受過高等教育或了解國際局勢的人則認為,印度說的“為了保護不丹”是壹種謊言。
王世達表示,印度在建國後壹定程度上繼承甚至加強了當年英國殖民者對喜馬拉雅山沿線和周邊國家的影響力,這壹影響力對不丹尤為明顯。由於地理因素,不丹被深鎖在喜馬拉雅山內陸地區,其包括燃油、糧食在內的基本生活物資,都需要通過印度領土進口,這導致印度對不丹的內政和外交政策都有極大的幹涉能力。
“在此前不丹的壹次選舉中,某政黨在第壹輪選舉中處在上風,但印度認為該政黨的對印態度不夠滿意,因此通過停止對不丹供應燃油出口,直接導致不丹生活生產乃至用電都出現問題。而這也直接造成在第贰輪選舉中,印度支持的、原本落後的政黨後來居上。這是印度對不丹影響力和幹涉能力的壹次最明顯的體現。”這名南亞專家對記者稱,這種影響力直至今日仍未有實質性改變。
但分析人士指出,另壹方面,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不丹加強與中國聯系、尋求同中國建交的動力正不斷提升。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研究員張永攀介紹,從1985年開始,不丹開始和多國建立外交關系,並與中國保持壹定數量的外貿關系。在抵制達賴集團在喜馬拉雅山脈地區竄訪的活動上,不丹壹直以堅定的態度支持中國,流亡藏人對該地影響也較小。
張永攀曾多次前往中不邊境實地考察,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盡管由於印度政府的幹擾,中不劃定邊界和建交的道路上困難重重,但多年以來,兩國邊界爭議地區實際上基本保持和平穩定,雙方牧民、農民的生活狀態都非常和平、安寧。
印度外交部目前表態“謹慎”,但在關鍵節點仍可能對不丹施壓
不出意外的是,此次中不兩國簽署諒解備忘錄迅速得到印度方面的關注。印度外交部發言人阿林丹·巴奇14日在定期新聞發布會上評論稱,印度注意到中不簽署的這份備忘錄,“不丹和中國自 1984 年以來壹直在進行邊界談判。印度同樣也壹直在與中國進行邊界談判。” 不過,巴奇沒有回應不丹是否向印度通報上述諒解備忘錄的問題
多家印度主流媒體的報道均形容印外交部的表態是“謹慎的”。《印度斯坦時報》稱,鑒於印度和不丹在外交政策上的密切協調,新德裡不太可能因上述諒解備忘錄而措手不及。該報還援引專家的評論稱,考慮到這份諒解備忘錄可能對已經緊張的中印關系造成影響,印度的謹慎反應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多名專家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印度現下無明顯反應,並不意味著其在接下來中不實際推動邊界談判中不施加阻礙,中不距離實際解決邊界問題還面臨諸多不確定性。-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