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10-21 | 來源: 自由亞洲電台 | 有28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長津湖 | 字體: 小 中 大
應當記住,中共去年還拼命抗拒與世界主流脫鉤。但現在,風向變了。起碼在習近平心裡,大幅度脫鉤符合他的政治利益。
2)《長津湖》影片出籠,就是中共要脫鉤,要自絕於世界的信號
經濟上脫鉤:
有觀察家注意到,中共在內外交困的時勢之下,不但沒有整固後方,反倒對自己內部的賺錢大戶實施空前打擊,表面看起來近乎失智,但想深壹層,中共自損武功可能是出於斷尾求生的考量。這壹波科技股的倒霉浪潮,受害者都是民企,國企都置身事外,隔岸觀火。打擊了民企,國企趁機擴張,這便是國進民退的戰略部署。民企勢力范圍縮小,騰出市場空位來好讓國企進占。因此,民企受損,雖然對整個國家的實力不是好事,但對中共壹黨專政的利益卻是長遠的。
有評論認為,中共對美中關系已基本絕望,雙方關系沒有最壞,只有更壞。既然如此,與其留著很多隱患,到惡劣時地雷同時引爆,倒不如在事情未惡化前,先行將它們引爆。這樣提前放血,可以減少震蕩。否則,美國若祭出金融核彈,來壹次突襲,中共在美上市的企業同時遭沒頂之災,那時引起的政治經濟震波可能震散搖搖欲墜的政權。
觀察家看到,時與勢均已不在中共手上,現在最重要的已不是掌握時勢進壹步擴張,而是在內外困境下如何求生。為活下去,只能不擇手段,斷尾求生便是壹種生存策略。因應整治科股的殺著,中港股市全面大挫。中共吹噓國安法下香港樓股暢旺,外資沒有撤離,市面平靜,經濟向好,這壹個神話又破滅了。林鄭與香港建制派正攀附在壹只即將撞冰沉沒的泰坦尼克號上,且看他們如何自救了。
金融上脫鉤:
中國市場對於外資來說,已經不是什麼不可或缺的成長引擎了;面對越來越偏執的中國監管者,外國投資者還必須要更大程度地考慮政治以及管制風險。隨著美國對中國的制裁名單越來越長,可以說金融脫勾是壹個正在發生的事實。北京近年來對金融市場越來越緊密的管制,其實反過來幫美國政府降低了脫鉤所需的成本。
近年來,中國市場的吸引力正在慢慢減少。就上市公司而言,中國公司的表現大多時候都不如同樣行業別的美國公司。比如中國的搜尋巨頭百度,其營運獲利率(operating margin)在2020年度是13.39%,而美國的搜尋巨頭谷歌則是22.59%;另外,同樣都是百勝集團(Yum,旗下有必勝客、肯德基、塔可鍾等連鎖餐飲店),中國百勝的營運獲利率是10.67%,而美國百勝則是29.89%。而針對新創公司的風險投資,則在近期北京的管制重拳下顯得困難重重。例如,今年甫上市就被網信辦下架的滴滴出行,背後最大的股東是全世界有名的風險投資者軟銀,而這也不是軟銀第壹次在中國的投資遭遇到管制風險。由於軟銀是阿裡巴巴最大的股東,螞蟻金服被喊停上市計劃也讓軟銀蒙受損失。
國內最大的叁家虛擬幣交易平台,全部都將退出中國。
10月13日,國內最大的虛擬幣交易平台--幣安發布通知:為響應國家政策要求,將從2021年12月31日下架CNY交易區,同時清查平台用戶,退出中國大陸市場。更早之前的9月26日,國內第贰大虛擬幣平台OK幣發布聲明稱,已停止大陸用戶注冊。目前中國大陸用戶已無法訪問網站,所有APP也均從大陸市場下架,年底前完成用戶清退。而第叁大平台火幣,同樣在9月26日宣布退出,停止中國大陸用戶注冊,並在年底前有序退出
至此,國內最大的叁家虛擬幣交易平台全部都將退出中國,其余壹眾迷你平台也幾乎在同時遭到清理。
政治上、軍事上的脫鉤更是無庸贅言的事實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