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10-21 | 來源: 中信出版集團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人口眾多,糧食缺口大,加上氣候變化、農業技術已經接近天花板,使得潛在糧食風險不斷增加。
在這方面,付出過慘重代價的,是大豆產業。
《中國糧食安全》壹書指出,1994年以前,中國大豆基本自足,並少量出口。此後,由於美國大豆產量高、成本低,美國大豆到岸價格比我國大豆每千克便宜0.1—0.5元,使我國大豆喪失市場競爭力,我國不得不大量進口。
2019年,我國大豆進口量達到8859萬噸,占全年大豆消費量的86.69%。
另外,大豆直接影響食用油和飼料供給,大豆壓榨工業與供應鏈成為中美大豆產業爭奪的關鍵。
2001—2004年,因炒作中國需求,美國大豆3年上漲156%。同期,中國大豆價格也跟漲,導致東北豆農大量擴種,國內壓榨能力也大幅增加。
從2004年4月起,大豆價格暴跌,豆農巨虧,眾多國內壓榨企業巨額虧損,外資乘機低價收購布局,基本上控制了中國的壓榨工業。
外國資本在控制了中國的壓榨市場後,開始追求最大利潤。
從2006年開始,壹波更大的上漲潮開始。中國市場的豆油上漲了200%,豆粕從2000元/噸漲到4000多元/噸。
大豆戰爭雖未對我國國計民生產生根本影響,但對中國大豆產業鏈的自主水平及自給能力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除了大豆,《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20—2029)》顯示了2019年我國主要農產品對外依存度:
牛奶及制品為33.54%,植物油為28.70%,食糖為21.32%,牛肉為19.93%,羊肉為7.40%,豬肉為4.74%。-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