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10-22 | 来源: 凤凰卫视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吴小莉采访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 赵厚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便进入国际电联工作的赵厚麟回忆说,过去中国人进入国际组织都是从低干起,即便你能力达标,在高级别职员的次序中,仍然排在欧美人之后,这让当时意气风发的他感到非常不公。
赵厚麟:当时的秘书长,居然他就这么讲,说中国人不行,不够格,他就觉得中国当时比较落后。后来我们的代表团在会上都发火了,我们可以派最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工程师来。我是在1986年由中国政府推荐到ITU,那时候级别很低的,叫P2级。它那边有几级官员,有P级,P2、P3、P4、P5,上面还有D级,D1、D2。
总的来讲就是,当时在那边的日子,心里面总还是有一些想法的,忙来忙去,那些技术都是外国人的技术,不是我们的技术,我就觉得到那边是给人家做嫁衣的。当然到了后来,当了标准局局长以后,有些朋友,特别是非洲朋友来讲,说你们中国的华为设备很好,说了很多好话,后来就觉得很解气了,现在我们这个不再是给别人做嫁衣裳了,我们自己有自己的技术。
赵厚麟年轻时所遭遇的苦涩,中国籍的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李勇并没有尝到。2013年6月24日,由中国政府推荐的候选人李勇,在首轮选举中便高票当选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总干事。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这位新任的联合国工发组织总干事,之后成为了许多国家元首的座上宾。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前总干事 李勇
吴小莉:听说您来了国际工发组织之后,马不停蹄地拜访了很多朋友和相关机构。以前说工发组织的总干事来拜访,还不见得能够敲开门,据说您上任之后,敲开门的机会了?
大多
李勇: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我是一个中国政府支持、推荐的候选人。我在中国政府、在国际机构工作了这么多年,我想这个背景让我到联合国去约见哪个秘书长、副秘书长,都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条件。我出去访问,在非洲国家、中亚国家,都是总统来接见我,另外,和个人的经历也有一定的关系。
吴小莉:您怎么看,在国际组织中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声音?
李勇:我觉得这是一个历史的必然趋势,是不足为奇的。几年前,有人跟我讲,我们有一个机构的人曾经想当一个副总干事,发达国家就有人说,你怎么当副总干事?意思是你们时间还早,就很可惜地被拒绝掉了。
吴小莉:是因为要排资论辈吗?
李勇:是啊,有人就觉得中国没到这个份上,也不想让中国进来。但现在你就很难听到这种说法了,让中国靠后点,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发展、政治安全事务中,中国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除了在国际组织中担任要职,中国在全球重要议题上的决策担当、协同行动同样令人瞩目,气候议题便是其中之一。
2015年12月12日,来自于195个国家的代表,就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巴黎协定》。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巴黎协定》是全人类和地球的一个巨大胜利。与会的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接受《问答神州》专访时回忆:《巴黎协定》的最终签订经历了将一千多个分歧逐个化解的艰苦谈判历程,这期间,中国在维护自身利益,同时承担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责任方面,都做到了有力发声。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