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12-01 | 來源: 世界華人周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 溫納瑞斯
1950年11月28日,溫納瑞斯被志願軍俘虜之後,受到了優待。喜歡運動的他,成為了戰俘營奧運會的“奧運會委員”。
兩年多的戰俘生涯,竟然是他壹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之壹。
在溫納瑞斯的回憶中,志願軍是壹支文明之師、仁慈之師:
“記得到了戰俘營後,由於美軍實施空中‘絞殺戰’封鎖志願軍交通運輸線,企圖阻止中朝軍隊的反擊,這給前線部隊和對戰俘的物資供應都帶來極大的困難,志願軍戰士每天都在吃玉米、高粱、鹹菜。我們這些吃慣了牛肉、面包、奶酪、巧克力的美國戰俘,開始都擔心會受罪。
然而,我們的擔心是多余的,在俘虜營我們生活得非常好。志願軍組織車輛冒著美國飛機的轟炸,從國內運來大米、面粉、肉類為我們改善生活……”
溫納瑞斯在中國生活了半個世紀,他的工作履歷反映出來時代的變遷。
他在工廠當工人27年,像那個年代最樸實的中國勞動者壹樣,兢兢業業,深受好評。
上個世紀60年代,他在中國人民大學讀書,接受了當時我國最頂尖的大學教育。
在50多歲的時候,他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語言優勢,到山東大學擔任英語教授。
2004年,溫納瑞斯在中國去世。在臨終前,他仍然念念不忘想要加入中國共產黨,只可惜未能圓夢。
中國不是他的母國,卻早已成為他深愛的祖國。
而當年還有很多渴望來中國的戰俘,有兩名在經過美國政府極力勸說之後,猶豫了。他們選擇了回到美國。
沒想到,等待著他們的卻是牢獄之災。
美國軍方把他們送上了軍事法庭。壹個被判處拾年監禁,另外壹個被判處終身監禁。
中美之間,誰更有大國氣度,高下立見。文/顧景言-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