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12-13 | 來源: 獨立魚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甚至還冒險偷偷坐車跑回養父母家裡。
可想而知,這讓親生父母非常傷心。
琉晴無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和親生父母共情。
再加上他已經養成叛逆隨性的性格。
所以來自親生父母的責怪對他來說也不痛不癢。
和琉晴壹樣,慶多也無法喊眼前的人為爸爸媽媽。
雖然他不像琉晴那樣把抗拒寫在臉上。
但總歸從新家庭中感受不到親情的溫暖。
他甚至比以前還要沉默寡言了,有時直接會躲進壁櫥。
生活的巨變,讓孩子們壹時無法接受。
這是很自然的。
成長環境很大程度上培養了壹個人的性格,他對世界的認知、對身份的認同。
因而,切換到全新的環境,不僅意味著和過去的生活、親人、朋友告別。
更意味著要塑造壹個全新的身份。
這對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的孩子們來說,無疑是壹道猝不及防的沉重課題。
是枝裕和用細膩的筆觸,補全了類似事件當中缺失的孩童視角。
正如最近被熱議的孫卓。
作為旁觀者,我們出於壹份樸素的正義感,對人販子和買家深惡痛絕。
因而無法認同孫卓的選擇。
但或許只有代入他的處境,才能感受到這種突如其來的生活巨變,是壹時無法消化的。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