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12-14 | 来源: 地球相对论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因而,在奥巴马主持下,美国和文莱在2011年进行首次高官对话会,并定期持续到奥巴马任期结束。美国和马来西亚于2014年将双边关系提升为全面伙伴关系。美国和越南在2013年签署全面伙伴关系协定,并在2015年到2017年连续发表联合声明,巩固双边关系……
但随着特朗普上台,美国政府采取以遏制中国为中心的激进印太战略,试图逼迫东盟各国在对华事务特别是南海问题上采取更强硬的态度,在经贸领域则不惜对东盟伙伴发起贸易战。加上国务院内原有熟悉东盟事务的官员大多离职,美国与越南的联合声明自2017年后不再继续,与文莱的高官会也不再举行,特朗普甚至自2017年后不再出席东盟地区领导人峰会。美国和东盟的伙伴关系完全陷入停滞。
前述东盟分析人士指出,在拜登上任后,这种停滞并没有发生实质上的改变。甚至在拜登上台的最初半年,除了应对缅甸变局等意外事件,美国和东盟双方都保持了一种“微妙的沉默”。拜登就职半年内,没有与东盟国家领导人通话,也没有派内阁官员到访该地区,多个大使职位也保持空缺,白宫发布的文件也极少提及对东南亚的定位。那时,与欧洲盟友协调一致的外交立场,与俄罗斯、中国实现“战略稳定”,是拜登更重要的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对拜登抱有一定的期望的东盟各国也适应着这样的“距离感”。有东盟高层对外媒表示,“对东盟而言,最重要的是,美国建立的与中国竞争的战略关系,对东盟没有任何好处,因为东盟所有国家与中国的经济联系都在增加。” 中国连续12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2020年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更加深了双方未来的合作关系。
直到2021年7月后,拜登终于派出副总统哈里斯、防长奥斯汀访问东盟,并在10月以视频方式出席东盟领导人峰会,承诺“美国致力于东盟在印太地区的中心地位”。此后,美国向东盟援助2300万剂新冠疫苗,12月10日到12日的G7外长会史上首次邀请东盟国家泰国、马来西亚外长参加,而布林肯随后即到访三个东盟国家,形成第二轮对东盟的外交高潮。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拜登对东盟“间歇性”的拉拢,并不会实现“借东盟约束中国”的目标。首先,拜登未能推动“东盟模式”解决缅甸问题等区域内重要事务,已经令周边国家感到失望。而美国国务院亚太局没有了解东盟的高级外交官出任领导职务,反而完全投入对中国的“遏制”工作,是重蹈特朗普政府时期在东盟地区外交失败的覆辙。
此外,不论拜登出席领导人峰会,还是布林肯此番出访东盟,都没有为东盟、为世界提供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的解决方案,反而尝试将更多国家拖入对中国的“战略竞争”。与中国有密切经济关联的东盟,恐怕无法接受这样的“伙伴”关系。-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