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12-18 | 来源: 第一财经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在南京,浑水的调查员按信息来到线下店,却发现是个废弃的警卫室。在其他城市,浑水也发现类似情况。在其调查的 7 个城市中,有 5 个存在克隆店铺。其中,在厦门和海口,41% 和 32% 的链家门店都是克隆店,北京 9% 的链家门店是克隆店。
浑水还质疑贝壳虚报中介人数。报告称,在贝壳平台上被列为 " 活跃 " 的房产经纪商,在访问时却关闭或不存在。譬如,贝壳声称上海拥有 2.1 万个经纪人,但工商查询显示只有 9,998 个,这表明贝壳显着虚增其经纪人数量。
浑水的调查员还伪装成买房人,来到一家德佑门店。因经纪人建议其暂时成为德佑员工,以便享用员工折扣,一旦购房完成就可辞职;浑水便推测,贝壳上的员工数量,可能会被伪装成员工的买家夸大。如果经纪人数量被夸大,财务数据则有虚增风险。
贝壳回应称,因信息源不完整,报告提到的门店数、经纪人数的衡量方法存在比较明显的瑕疵。贝壳 App 首页 " 找经纪人 " 功能无法找到新房专岗经纪人,这类经纪人可在 " 新房 " 频道的子页面找到,该频道中的新房经纪人还有权利选择不对外展示自己。
中信证券认为,端口应用和网站查询,不能用来推测经纪人的数量;楼市长期处于萎缩状态的廊坊,对全国楼市完全没有代表性;新房渠道业务本身向中小中介开放,故而不能以数店面的方式来推算新房交易量。
数据机构 Yipit Data 认为,浑水统计经纪人数的方式可能只能代表部分城市 50% 的经纪人总数,由此基础上得出的门店数也有可能是不完整的。因此,浑水基于这些门店数计算出的相关数值也有低估真实数据的风险。
风暴后贝壳何去何从?
盯上贝壳的浑水,成立于 2010 年,一度被称为 " 中概股杀手 "。此前,浑水曾参与做空新东方、好未来、安踏、瑞幸咖啡与爱奇艺等公司。公开信息显示,浑水的做空虽然次次引发市场关注,但并非 " 百发百中 ",一些案例并未达到目标。
实际上,即便没有浑水引发的风波,贝壳也已处在 " 十字路口 "。
据三季报披露,贝壳当季实现营业收入 630 亿元,同比增长 31.7%;实现总交易额为 8307 亿元,同比下降 20.9%;实现净收入为 181 亿元,同比下降 11.9%;净亏损为 17.66 亿元,调整后净亏损为 8.88 亿元。
贝壳的业绩兴衰,与楼市大环境息息相关。自 2021 年下半年开始,受一系列楼市降温措施影响,房地产市场销售出现降温,提供 " 中间商服务 " 的贝壳首当其冲。
表现最明显的是存量房业务,第三季度贝壳存量交易总额 3782 亿元,同比下降 34.3%。新房交易总额 4101 亿元,同比下降 2.5%,虽下行但好于行业平均,对二手房的下滑幅度有一定对冲。因开发商急于去库存,贝壳的新房佣金率有所提高。
但放眼长久,新房难以成为贝壳持续的支柱,目前我国房地产增量开发的黄金年代已经结束,新房销售规模日益见顶,且肉眼可见出现降速。二手房业务方面,未来虽然是存量市场的年代,但许多互联网公司频繁布局,对贝壳来说也不可忽视。
为了把鸡蛋放到不同篮子里,贝壳近年来着力发展新兴业务,并以 80 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家装企业圣都装饰。浑水质疑称,贝壳虚假收购中环地产、圣都装饰等标的,涉嫌利用虚假交易向股东转移资金,平滑掉让本不该存在的现金余额。
" 报告关于公司的其他指控,包括收购、研发费用,也是没有根据的,因为它们基于不完整的数据、错误的估算方法、没有依据的推测以及对行业实践的错误理解。" 贝壳认为。
虽然对做空指控进行悉数反击,但贝壳面临的风暴远不止此。中国房地产大环境走势、来势汹汹的同行竞争,才是贝壳正在经历的更深远的挑战。
富途证券认为,目前贝壳第二增长曲线(家装业务)还未真正成型,营收、净利、毛利率等指标呈现下滑趋势。但是,基于贝壳在房地产经纪行业内的领先地位,ACN 机制、楼盘字典等护城河要素,中长期仍然看好公司的业绩表现。-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