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01-02 |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有1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故宫 | 字体: 小 中 大
山西民间文保人士既痛心于一些文物的处境,也理解山西的困难。张波说,家乡高平的古建筑太多了,“坍塌、漏雨等情况,实事求是地讲,还是大量存在的。但是文保讲究科学,需要时间,需要技术,需要人员,需要钱,不是一蹴而就的。”
除了对文物古建知识性的兴趣,本地文保人士的行动中,还包含着对家乡文物的感情。
2021年12月14日,从圆融寺回晋城的路上,天色瓦蓝,天空下是冬季光秃秃的土地,远远地铺到山脚下。一座笔尖一样的塔矗立在地里。“那是魁星楼,五年级的时候,我从我们村走路到这来,上塔上玩,走了十几里地。”张建军突然说起来,又往魁星楼后面的山上一指,“看见没有,那座悬壶真人观,有座元代的碑。山腰还有一座北朝的摩崖石窟,我有个同学在那里出过意外。”
车已经飞驰而过,把塔和庙都抛在身后,他还在娓娓地讲着,陷入有关这一处处古迹的回忆里。-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