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01-12 | 来源: 码头青年 | 有1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王铮是非典型北大理科男。在他身上,既有理工人那种严谨认真,也有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北大精神。
他的人生,有深深的北大烙印。1980 年进入北大附中读高中,1982 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86 年毕业后,分配至北大附中任教。任教期间,担任班主任的 1993 届高三(1)班学生,获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和全国高中物理竞赛决赛金牌。
1994 年起,王铮任北大附中副校长。2000 年,他去深圳筹办了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并兼任校长。2002 年至 2009 年,他担任了八年的深圳中学校长。
到了深圳中学后,王铮把学校原来的校训改成了 " 培养个性鲜明、充满自信、敢于负责,具有思想力、领导力、创造力的杰出公民。他们无论身在何处,都能热忱服务社会,并在其中表现出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他人的关爱 "。
在深圳中学,王铮推行选课制和走课制。学生可以跨班级、跨年级自主选修,每个学生在不同学段都有自己的课表。当时的深圳中学,学生们的课室都是不固定的。上完一节课之后,学生们抱着课本,楼上楼下寻找自己下一节课的教室,是很常见的景象。
除了在教学和课程上的大刀阔斧改革,王铮还在深圳中学倡导学生自主和校园民主。
当时的深圳中学,学生事务基本都交由学生自我管理。
学生们成立了社团联盟理事会,理事长和理事们都由学生选举产生,管理电影社、戏剧社、历史社等 20 多个社团。
学生们还成立了监察部,监督学生会的资金使用。
那时,深圳中学有一份学生自办的刊物《涅盘周刊》,选题和发行都由学生自主负责,自负盈亏。因为是热血中学生,杂志上经常会有一些尖锐的文章。这本校园杂志,在深圳乃至珠三角十多所学校都有不少读者,颇有影响力。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