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01-14 | 来源: 光明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小吃 | 字体: 小 中 大
密闭的陶罐中,正在进行一场神奇的发酵,封存了竹笋的鲜美。
只有上等品相的酸笋才能放在这样的泥坛子中腌制,为了保证腌制效果,减少开坛次数,柳州市某酸厂负责人周小林也会用听的方式来鉴别酸笋的成熟度,那是一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
随着螺蛳粉的爆红,酸笋的需求量大大增加,2016年周小林筹建了一个2000平方米的厂房,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一个个酸笋腌制池。
柳州市某酸厂负责人 周小林
判断一坛酸笋的成色,柳州人各有奇招,除了靠听,还能靠闻。有着12年的酸笋加工经验的李永国,只要闻一闻,就能判定酸笋是否成熟。
靠着这敏锐的嗅觉,他成为一名专业闻臭师。因为螺蛳粉的火爆,李永国的鼻子并不轻松。他每天要闻厂里四十吨酸笋,并对每一缸酸笋的色泽、成熟程度进行记录。闻的笋越多,做出来的笋越多,工资就拿得多,算上分红大概年薪50万元。-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