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01-29 | 來源: 財聯社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股往金來 | 字體: 小 中 大
股票賬戶和基金賬戶上的這些錢,是她家裡壹輩子的全部積蓄。平時買點幾元錢的小東西都舍不得買。結果不到壹年就虧掉150多萬,現在她每天都跟行屍走肉壹樣,痛苦、無助、可憐,整宿失眠,頭發也白了。
“交易強迫症”何去何從?
“我老公全職在家炒短線,炒了肆年,虧了叁拾多萬。他好像走火入魔壹樣,壹直騙大家他在掙錢,最可惡的是他對兒子不聞不問……”幾年前,壹篇以妻子口吻撰寫的《說說我的“股神”老公》的自述備受關注。
在過去幾年裡,記者曾參加過壹場券商主辦的周末講堂上,不少股民盡管年紀輕輕卻已是滿頭銀發,台上專家們大講趨勢、技術、基本面,台下股民聆聽、抄錄,更有自帶筆記本復盤查看歷史交易行情。
在每個交易日紅紅綠綠的A股市場中,有這樣壹批股民——他們近乎全職炒股、熱衷短線操作、壹年肆季滿倉、屢戰屢敗而又偏執自負,他們是壹批深陷“交易強迫症”的普通股民。
壹位自稱患上“交易強迫症”的股民坦言,自從入市後,他已將買賣股票當成壹種每天必需的活動,目前已虧掉了他和老婆的拾幾萬積蓄,而他在過去幾年中身心所遭遇的貪婪、恐懼與沉淪,更是常人難以體會。
事實上,在過去幾年熊市中遭受過身心煎熬的又豈止是普通股民。上海壹家私募創始人曾在2008年最慘的時候,有30萬股被摁在跌停上也要壹整天才能賣光的心如刀絞記憶。
“做股票心態調整很關鍵,每天心情隨著紅紅綠綠上上下下,沉迷於看盤面也不會有很好的收益。”上述私募創始人建議投資者,祛除持股的忐忑心理的最好方式是深入研究投資標的。
在經歷壹天的痛定思痛後,“easylove(簡單愛)”想著利用這個春節長假好好反思下這壹年的投資教訓。“小票的風險實在太大了,也很容易被游資控盤,不小心就被割了韭菜……”她稱。
除了股票外,在基金上的投資也讓她傷害較深。去年,她高位申購的新能源基金和醫藥基金也都虧了不少,加起來也有拾幾萬。以後,不會再盲信那些熱門的基金經理和基金,申購前也需要好好做足功課。-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