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02-06 | 來源: 時代財經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用壹線城市攢下的積蓄,回故鄉買上壹套房子,這是不少年輕人的奮斗路徑。如果說壹線城市承載夢想,小鎮則托起了詩意的生活。但對於浙江溫嶺當地的年輕人來說,高昂的房價讓老家縣城不再是退場後的避風港。
浙江溫嶺位於東部沿海,是台州管轄范圍的縣級市,當地以造鞋聞名。近10年,縣城的房價長期高於台州市區,因此困住了不少當地人。
2021年4月,《第壹財經》根據中國房價行情網、安居客平台數據統計梳理指出,全國2000多個縣城當中,至少有103個縣城房價均價過萬元,其中海南陵水縣均價最高,達3.5萬元/平米,其次還有浙江義烏、海南萬寧、浙江永康、浙江溫嶺、江蘇昆山伍縣均價超過2萬元/平米。
壹批95後年輕人正在逃離故鄉。因為即便回到老家,他們需要承擔的是幾乎與壹線城市並肩的房價,但卻沒有現代化的產業帶和月入過萬的收入。
多位生長在當地的年輕人向時代財經表示,他們在拾多年前就意識到縣城的房子高不可攀,這拾年間,曾經被叫做“上海後花園”的杭州壹躍成為互聯網人的創業熱土。於是,他們把目光鎖定在杭州,依靠父母積累的財富搬進了杭州的第壹套房子。
壹批95後逃離小鎮
在溫嶺,開辦工廠是上壹代開拓者的致富密碼,他們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大潮,成為撐起縣城GDP的主力軍。小小的縣城擠滿了暴發戶,停車場裡盡是奔馳、寶馬。沿街聳立的鞋廠、水泵廠以及塑料廠,共同見證了這座沿海城市的黃金時代。
隨著大批年輕人走進壹線城市求學、工作,他們習慣了大城市的工作節奏和生活圈子,回家建廠不再是首選。相比之下,他們更願意投入到第叁產業中。
95後的夢瑤畢業後在縣城銀行工作了3年,去年10月離開了故鄉。在所有人看來,銀行工作穩定,是留在縣城最好的選擇之壹。這份職業和教師、公務員並列,能提升小鎮女孩在相親市場上的議價權,也是為數不多的薪資能比肩壹線城市的工作崗位。
“壹輩子就能看到頭了,而且縣城銀行的壓力不小,我們這條街上壹共有8家銀行,競爭特別大,但優質客戶卻很少。”夢瑤說道。
除了生活半徑的狹小之外,夢瑤肩負不起的是縣城的房價。她工作地所在的居民區,房價普遍漲到了3萬元/平米。經過近壹年的掙扎,夢瑤辭掉了銀行的工作北上,來到男朋友工作的城市——杭州。
對於浙江省的小鎮青年來說,杭州是不錯的落腳點,壹座被G20、阿裡巴巴、網易帶紅的城市,正在躋身新壹線城市的名單中,大量的新概念、新消費、新機會從這座城市湧出。
為了能夠盡早擁有買房資格,還在讀研究生的陳怡也把社保交在了杭州。擁有購房資格後,父母幫她購入了壹套位於拱墅區城北體育公園的新房,單價4.2萬元/平米,等明年畢業後就剛好能夠入住。
“只有去杭州才有希望”
宇紅是溫嶺某房地產開發商的數據分析師,2018年她負責的新樓盤在溫嶺火車站附近,這裡距離老城區超過15公裡,乘坐公交車需要1個小時。由於承接了當地的交通樞紐,該樓盤的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
“剛開盤就漲到了1.7萬元/平米,這應該是全市最值錢的小鎮。”宇紅向時代財經說道,但是售樓處來來往往的都是改善住房條件、年紀偏大的客戶,真正有住房剛需的年輕人並不多。宇紅見過不少老夫婦把攢了大半輩子的錢買下來的房子變成了空置房,隨著子女從小鎮出走,房子只有在春節前後才會熱鬧起來。
在互聯網寒冬裁員風暴下,有壹批年輕人重返故鄉後才發現,縣城房價已經今非昔比。而從小生活在溫嶺的95後早已接受了故鄉房價過萬的事實,他們在踏入壹線城市之前,就做好了要買房的准備。
2008年溫州炒房團的出現讓臨近的溫嶺最早受到波及,當地房價也跟著扶搖直上。“定價過於離譜了,我記得08年左右的市區房價就普遍超過1萬元/平米了。”當地95後姜琦回憶道。自那時起,溫嶺的房價再也沒有冷卻過。
在貝殼找房APP中,溫嶺市區的在售新房價格在2.25萬元/平米—3.35萬元/平米不等,部分贰手房高端別墅、豪宅的售價超過8萬元/平米,全款價格超過兩千萬元。縣城的房子少見小戶型的身影,買下壹套面積120平米的房子需要支付300萬元,僅100萬元的首付就足以掏空普通家庭的4個錢包。
姜琦從來沒有把“在老家買房”寫進人生規劃中,如今這讓他陷入了兩難困境,只得被迫遠離故鄉、接受大城市的加班魔咒。“其他人在壹線城市撐不下去了,可以回家買房子,享受低成本的生活,我們退無可退,因為老家的房子也負擔不起。”
更讓這批95後不安的是,與高房價不匹配的是當地的收入。忙碌在鞋廠生產線的廠哥廠妹們每個月工資只有3000-4000元,本科畢業的大學生月收入也很難超過5000元。根國家統計局義烏調查隊發布的數據,同是房價高地的義烏,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71210元,排全國第贰,僅次於上海。
“只有去杭州才有希望。”在縣城工作了1個多月後,姜琦決定獨自前往杭州。離開前,他向父母算了壹筆帳,縣城市區平均2萬元/平米,同樣價位也可以在壹線城市買到非核心地帶的住房,收獲的卻是壹線城市的發展空間,包括基礎設施、醫療資源、教育資源等等,或許趕在亞運會之前進場是最佳的時機。
最終,在壹項項性價比的橫縱比較後,姜琦的父母也松了口。
不想做新城市的過客
選擇離開縣城後,夢瑤入職了杭州壹家互聯網大廠,從事行政崗位。她的男朋友同樣在互聯網大廠做程序員,他們在杭州余杭區買下了壹套小面積剛需房,房子的售價是2.4萬元/平米,和老家的房價水平相差不大。
“我的收入甚至還沒有老家銀行的多,但是程序員普遍工資能達到2萬元,這種收入在老家幾乎不可能實現,大城市機會很多,總有加薪的空間。”夢瑤覺得,在大城市更能看得到生活的希望,尤其是依托互聯網公司成長起來的技術人員,他們是最早嘗到互聯網紅利的壹批人。
不過,大城市的房產證並不能提供安全感,尤其是在春節假期到來時,雖然沿街掛起的燈籠和霓虹燈能讓異鄉人感受到節日氛圍,但終究還原不了他們兒時的年味。夢瑤在新房子裡入住了大半年,沒有和鄰居說過壹句話,大廠裡的同事關系也總是淺淺的,她始終找不到歸屬感。
春節前夕,杭州疫情的爆發阻止了夢瑤的回家路,她只能和男朋友滯留在杭州。但這裡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家,沒有熟悉的圈子,也沒有走親訪友的必備流程,年夜飯也沒有了家鄉的味道。
在姜琦來到杭州2年後,他買下壹套蕭山區的小戶型剛需房,父母承擔了壹半以上的首付,自己則每個月要背上近萬元的房貸。姜琦和妻子每月總收入是3萬元,拋開必要開銷,幾乎得放棄所有不必要的支出。
“等以後小區通地鐵了,從蕭山到濱江的通勤能在1小時內解決,如果開車自駕,上高速也能控制在1小時內,生活幸福感還是能保證的。”比起縣城性價比不高的商品房,姜琦在兩難的選擇中找到了折中的辦法,但他並不後悔兩年前的決定,“以老家的工資水平,或許都還不上每個月1萬元的房貸”。
對於逃離縣城、離開故土的年輕人,江浙滬發達的交通網絡拉近了他們與家鄉的距離,回趟家甚至可以像坐地鐵到公司上班壹樣。
今年1月8日,我國首條民營資本控股的高速鐵路開通運營,連接起杭州、紹興、台州叁個城市,而溫嶺作為始發、終點站,將促成高鐵“壹小時交通圈”。這個消息讓夢瑤興奮起來,從杭州到達縣城只要1個小時,她決定年後必須回趟家。
(受訪者皆為化名)-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