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02-06 | 來源: 時代財經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姜琦從來沒有把“在老家買房”寫進人生規劃中,如今這讓他陷入了兩難困境,只得被迫遠離故鄉、接受大城市的加班魔咒。“其他人在壹線城市撐不下去了,可以回家買房子,享受低成本的生活,我們退無可退,因為老家的房子也負擔不起。”
更讓這批95後不安的是,與高房價不匹配的是當地的收入。忙碌在鞋廠生產線的廠哥廠妹們每個月工資只有3000-4000元,本科畢業的大學生月收入也很難超過5000元。根國家統計局義烏調查隊發布的數據,同是房價高地的義烏,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71210元,排全國第贰,僅次於上海。
“只有去杭州才有希望。”在縣城工作了1個多月後,姜琦決定獨自前往杭州。離開前,他向父母算了壹筆帳,縣城市區平均2萬元/平米,同樣價位也可以在壹線城市買到非核心地帶的住房,收獲的卻是壹線城市的發展空間,包括基礎設施、醫療資源、教育資源等等,或許趕在亞運會之前進場是最佳的時機。
最終,在壹項項性價比的橫縱比較後,姜琦的父母也松了口。
不想做新城市的過客
選擇離開縣城後,夢瑤入職了杭州壹家互聯網大廠,從事行政崗位。她的男朋友同樣在互聯網大廠做程序員,他們在杭州余杭區買下了壹套小面積剛需房,房子的售價是2.4萬元/平米,和老家的房價水平相差不大。
“我的收入甚至還沒有老家銀行的多,但是程序員普遍工資能達到2萬元,這種收入在老家幾乎不可能實現,大城市機會很多,總有加薪的空間。”夢瑤覺得,在大城市更能看得到生活的希望,尤其是依托互聯網公司成長起來的技術人員,他們是最早嘗到互聯網紅利的壹批人。
不過,大城市的房產證並不能提供安全感,尤其是在春節假期到來時,雖然沿街掛起的燈籠和霓虹燈能讓異鄉人感受到節日氛圍,但終究還原不了他們兒時的年味。夢瑤在新房子裡入住了大半年,沒有和鄰居說過壹句話,大廠裡的同事關系也總是淺淺的,她始終找不到歸屬感。
春節前夕,杭州疫情的爆發阻止了夢瑤的回家路,她只能和男朋友滯留在杭州。但這裡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家,沒有熟悉的圈子,也沒有走親訪友的必備流程,年夜飯也沒有了家鄉的味道。
在姜琦來到杭州2年後,他買下壹套蕭山區的小戶型剛需房,父母承擔了壹半以上的首付,自己則每個月要背上近萬元的房貸。姜琦和妻子每月總收入是3萬元,拋開必要開銷,幾乎得放棄所有不必要的支出。
“等以後小區通地鐵了,從蕭山到濱江的通勤能在1小時內解決,如果開車自駕,上高速也能控制在1小時內,生活幸福感還是能保證的。”比起縣城性價比不高的商品房,姜琦在兩難的選擇中找到了折中的辦法,但他並不後悔兩年前的決定,“以老家的工資水平,或許都還不上每個月1萬元的房貸”。
對於逃離縣城、離開故土的年輕人,江浙滬發達的交通網絡拉近了他們與家鄉的距離,回趟家甚至可以像坐地鐵到公司上班壹樣。
今年1月8日,我國首條民營資本控股的高速鐵路開通運營,連接起杭州、紹興、台州叁個城市,而溫嶺作為始發、終點站,將促成高鐵“壹小時交通圈”。這個消息讓夢瑤興奮起來,從杭州到達縣城只要1個小時,她決定年後必須回趟家。
(受訪者皆為化名)-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