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02-06 | 來源: 紅星新聞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法國華人(專題)郭先生已經在巴黎生活了拾年,因為疫情原因,他和妻子以及很多巴黎華人,都沒辦法回到祖國過年。於是,郭先生和幾位當地華人朋友決定,邀請身邊不能回國的華人朋友壹起過個熱鬧的中國年。
▲郭先生
“誰知道壹場小型的春節聚會,最後被攢成了壹個‘中國新春小廟會’。”大年初肆,郭先生在接受紅星新聞采訪時說,消息傳出後,當地很多華人朋友都熱情地加入進來,有人把自己的餐廳主動讓出來作為活動場地、有人帶來了幾百斤面粉……“大家把准備過年的東西全都搬來了。”郭先生笑言,因為場地有限,原本他們只打算邀請少量的法國朋友來參加活動,“結果不知道怎麼傳開了,在當天肆個小時的聚會中,陸陸續續來了兩百多人,甚至活動結束的時候,還有在外面排隊沒進的來人。”
這場難忘的過年活動被郭先生拍成視頻,發布到網絡上,引起了網友的廣泛關注。
小聚會變小型廟會
活動結束門口仍有人排隊
“說實話,我們真沒想到原本壹場小聚會,最後搞成不亞於壹個小型廟會的規模。”郭先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在1月22日活動當天,門口排起了長隊,搞得我們哭笑不得,既要考慮場地的容納度,又要核對防疫信息。但考慮到很多來的法國人都是對中國新年文化感興趣的,我們就盡可能的讓大家都進來感受壹下,結果在肆個小時的時間裡,陸續來了兩百多人,到活動結束時,還有很多人在外面(排隊)沒能進來。”
▲1月22日活動當天
郭先生表示,剛開始他只是跟幾個朋友提起,想把今年沒辦法回中國過年的朋友聚在壹起(電視劇),大家熱鬧壹下,“結果大家積極性都特別高,每家每戶都出錢又出力。”郭先生舉例道,很多人拿來春聯、燈籠、窗花、福字等自家准備過年用的裝飾品。不僅如此,還有東北餃子館的店主,主動把自己還沒開張的餐廳讓出來,作為活動的場地。
“有人張羅包餃子,有人熬好了壹大桶刀削面臊子,還有人拉了很多中國白酒來,大家齊心協力,就想把這次活動辦得熱熱鬧鬧。”郭先生說,整場活動由20多位華人朋友壹起幫忙張羅,准備的時間不到兩周。
▲活動現場
“活動開始前,我們最擔心的是沒有人來。”郭先生稱,考慮到場地等因素的限制,邀請了約40位法國的朋友,希望他們也能來感受壹把中國年味,但對於這些法國人是否有興趣來參加活動,郭先生最初心裡並沒有底。
“結果第贰天,我們直接蒙了,現場可以說是人山人海。”郭先生表示,“這事兒在法國人圈子裡也傳開了,當天現場圍了幾百個法國人。”由於疫情防控等原因,主辦這次活動的華人不得不立刻開始控制現場人流量,“直到活動結束,門口還排著長隊。”
▲制作冰糖葫蘆
郭先生說,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當天活動開始後,突然來了兩位穿著傳統中式服裝的中國女留學生(專題),他們並不認識郭先生和他的朋友,而是在聽說了活動後,帶著鍋、竹簽、山楂和糖,主動請纓,趕來現場給大家做冰糖葫蘆。“當時我很意外,因為法國沒有山楂果賣,我們很多年沒吃到過山楂果了。”
這兩位留學生表示,這些山楂果是她們的從房東——壹位華人老奶奶自家院子裡摘的。“老奶奶聽說這兩位妹妹想來給大家做冰糖葫蘆,於是專門精挑細選了壹筐又紅又大的山楂請兩位妹妹帶過來。”郭先生說。
中式鬧新春
驚艷法國人
回憶起辦活動的場景,郭先生覺得累、忙亂,但又驕傲開心。“那天,我朋友包了伍六百個餃子,我丈母娘給大家削了壹百多斤刀削面,把削面刀給用卷刃了……”郭先生說,“我感受最深的是,現場壹起張羅的中國老鄉朋友們,大家平時可能都不會把思鄉的情愫掛在嘴上,但在中國年的這個時間點上,恰好又在這樣壹個活動裡,無論年齡大小,也不管來自東西南北,大家都把心裡那份對家鄉的思念毫無保留的流露出來了。我們在法國的這10年裡,從來沒有在這邊感受過這麼濃的年味。”
10年前郭先生來到法國留學,之後和妻子壹直生活在這裡,“從餐廳裡刷盤子做起,後來自己開公司,做進出口貿易,這兩年又做起了新媒體”。
郭先生告訴紅星新聞,在這10年裡,他明顯感覺到隨著祖國愈發強大,以及海外華人不斷努力推廣中華文化,使得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變得越來越不同。“這10年來變化很大,2011年我剛來法國的時候,身邊的法國朋友裡,對中國有比較客觀認知的並不多,大多數對中國的印象都還停留在壹些法國的新聞報道和科普節目的層面。但隨著海外華僑在法國堅持不懈地宣傳,以及越來越多的法國人前往中國旅游或經商,當他們親眼目睹了中國真正的樣貌後,中國形象在法國人眼中明顯越來越客觀、積極,正面,讓包括我在內的很多法國華人都非常驕傲。”
▲法國小伙子和華人藝術家陳老師壹起表演
郭先生認為,如今中國文化深深融入法國,體現在方方面面。他舉例說,在當天的活動上,專門邀請巴黎當地有名的華人古箏表演藝術家陳老師為大家現場演奏,“就在陳老師表演的過程中,壹個法國小伙子背著吉他走進來,他聽到陳老師正在彈奏《青花瓷》,就表示希望能跟陳老師壹起表演。”郭先生說,這位法國小伙子是法國孔子學院的中文老師,很喜歡中國文化,當天他在陳老師的古箏伴奏下,用中文唱了《青花瓷》,“現場的法國人本來都高高興興吃著餃子、刀削面,但很快所有人注意力都被這中西合璧的藝術表演吸引了,基本上所有人都停下了吃東西,專注地欣賞起了表演。”
郭先生回憶稱,現場的法國人都驚了,紛紛稱贊這中國古風的旋律實在太好聽,以至於《青花瓷》唱完後,大家都表示沒聽夠,“後來他們還壹起合作了周華健、伍月天等好多華人明星的歌,唱了很多首。”
郭先生說,後來他們才知道,當天還來了很多孔子學院的學生,他們都喜歡中國文化,在現場大家用並不流利的中文努力跟郭先生以及他的朋友們溝通,“原來孔子學院的老師和學生們是在聽說了這次活動後,專程趕來參加的。這些學生今後都有去中國深造的打算,看到這些年輕的法國學生對中國文化表現出這麼高的積極性,讓我們在場的每個中國人都覺得,忙活這壹切很值得。”-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