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02-14 | 來源: 鳳凰衛視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壹條長達10分鍾的視頻,視頻的題目同樣很長,它說的是因中國制裁問題,立陶宛政黨分裂,兩黨議員在議會現場打架,互扇耳光捶胸口。
這個完整的視頻,它的前半部分和它的題目是相契合的,後半部分則是加入了很多關於立陶宛內政還有外交的分析,在我們找到這個視頻的時候,視頻已被轉播了36000次。
目標新聞截圖
1
消息源自何處
視頻消息溯源
這段視頻在1分50秒的時候,發布者指出自己消息的來源是海外網網站,文章題目為“立陶宛議員在聽證會上被同僚重捶胸口,怒斥這裡不是烏克蘭”。文中稱新聞來源是立陶宛國家電視台在2021年12月21日發布的報道。
海外網文章截圖
於是我們對該官方網站進行搜索,找到了這篇題目叫做“這不是烏克蘭,立陶宛議員在被政客擊中後報警”的報道,該報道證明有兩名議員在議會的時候發生了肢體的沖突,同時我們也得到了目標新聞中提及的兩位議員名字的准確英文拼寫Tomas Tomilinas托米李納斯和Valdemaras Valkiūnas瓦爾庫納斯。
由此,我們也確定了這個消息的來源路徑,也就是說立陶宛國家電視台發布了新聞,隨後被海外網進行了編譯,而該編譯內容又被視頻所引用。
2
報道如何描述
文章內容追蹤
立陶宛國家電視台網站的文章首先概括了事件,即兩名議員發生了肢體沖突,被襲擊的議員托米李納斯因此報警,接下來文章引用了托米李納斯的話。
立陶宛國家電視台網站的文章截圖
隨後文章對兩位議員的政治背景進行了描述,這兩位議員分屬於立陶宛的兩個不同黨派,同時文章也引用了瓦爾庫納斯為自己的辯護,他指出當時托米李納斯壹直在用語言羞辱自己。這篇報道對於肢體沖突過程的描述是比較詳細的,但是文字中並未提到現場出現了扭打的混亂局面。同時文章對於沖突爆發時,議會正在討論的議題也只是引用了托米李納斯的壹句話,在討論壹項法律時。
海外網的編譯是否准確
與立陶宛國家電視台相比,海外網的文章篇幅更短,只有肆段。經過對比,我們發現內容是對立陶宛國家電視台報道的提煉,對於發生沖突時議會正在討論的議題,兩篇報道的描述是相似的。同時海外網在文中也並未指出當時出現了議員扭打的混亂情況。
文章對比截圖
我們看到無論是立陶宛官方的報道,還是我們的海外網,實際上都沒有講到扭打,甚至只能說簡單的肢體接觸,那麼另外實際在整個過程之中並沒有跟中國相關的議題出現。
3
視頻內容核查1
打架的真是立陶宛議員?
這條長達10分鍾的視頻引用了叁張圖片。我們將視頻裡的第壹張圖片進行了截屏,在互聯網上進行反向搜索,發現這張照片最早出現在互聯網上,是在2012年5月25日,美國紐約時報發布的壹則報道,標題叫烏克蘭議會中的逼迫與沖撞。我們也找到了烏克蘭第伍頻道2012年5月24日上傳在YouTube上面的視頻。
通過比對。我們發現視頻中的場景與目標新聞中照片的拍攝場景是完全相同的。
圖片壹截圖
我們用同樣的方法反向搜索了第贰張圖片,發現這張照片最早出現在2013年意大利共和報網站對於烏克蘭議會在2013年3月19日發生議員沖突的報道當中,在對圖片進行溯源後,在烏克蘭左岸報的網站上發現了該媒體發布於2013年3月19日的視頻。目標新聞裡這些主要的人物都有著顯著的特征,我們在左岸報網站所發布的視頻的右下角,找到了他們。 經過調查,這兩張圖片明顯並不是立陶宛議會當時的壹個情況。
圖片贰截圖
立陶宛議員照片是否為真
除了上面的兩張圖片之外,我們發現在視頻當中提到議員托米李納斯時給出的照片,和在立陶宛的電視台發布新聞報道時給出的當事兩位議員的圖片,是不相符的。經過圖片的反向搜索,我們在互聯網上找到了他,他確確實實是立陶宛的議員,但是叫馬爾德基斯。
圖片叁截圖
烏克蘭議會開會打架是否是風氣
中國社會科學院東歐問題專家姜毅:
實際上烏克蘭議會打架恐怕是壹個家常便飯的事,歷屆議會和很多國家的議會都有這種打架的,恐怕原因都差不了太多。壹方面它是壹個政治秀,通過打架這樣壹種方式來向選民表示自己工作很認真,關鍵的壹個原因就是這些國家包括在烏克蘭議會裡頭產生打架的壹個因素,是議會裡面的合作妥協,尋求共識的意識不強。
4
視頻內容核查2
立議員沖突是否因中國制裁
在立陶宛議會的官方網站,並且通過議會公開的信息查詢到了12月21日的議程。通過瀏覽網頁,我們可以確定當天立陶宛議會確實是舉行了會議,但是會議當天所討論的話題主要是審議議會章程、經濟、教育、財政、行政犯罪等,並沒有提及有關中國的任何話題。
主持人 梁茵
也許當天的這個議程當中是沒有中國議題的,但是這兩位議員可能在發生矛盾以後,真的話趕話地就把中國的問題擺到台面上去說?
分析員 白孟宸
實際上在各國的議會在討論的時候,有壹定的流程和規則的。壹般提前會確定當天的議題,至少我們說要確定范疇,比如說涉及到中國的問題肯定是外交經濟,那麼這些說明我們明顯不在當天的討論范圍之內。
5
視頻內容核查3
討論法律是否與中國有關
目標新聞裡給出了托米李納斯在開會的時候所發表的言論。為了求證托馬斯是否真的說了這些話,鑒證組向托馬斯本人發送了郵件,並得到了他的回復。
信件原文截圖
主持人 梁茵
為什麼要這麼把立陶宛相關的壹個真實發生的事件,跟現在中國網民對立陶宛的這種關注捏到壹塊?
分析員 白孟宸
我覺得可能有幾層的考慮,首先當然是為了流量,大家對立陶宛的負面的因素都是很有興趣的,同時網友對於西方很多國家這種議會打架的興趣也很高,而且我相信在制作這條新聞的人也考慮到現在立陶宛的朝野確實圍繞中國問題,實際上是有矛盾的。
立陶宛不同政黨對中國的分歧
中國社會科學院東歐問題專家姜毅:
總體上說現在在立陶宛國內會有壹些不同的聲音,包括立陶宛的總統前壹段時間也在這個問題上態度有壹些模棱兩可,出現壹個大的翻轉的這樣壹個機會或者說這樣壹種力量,恐怕還需要等待,這種等待恐怕是幾個方面的原因,第壹是立陶宛自己政策的變化,第贰是中國在國際舞台這種影響力。
立陶宛民眾對中立關系的態度
立陶宛維爾紐斯美術學院留學生張玉宛:
大部分立陶宛人都是不願意和中國弄僵關系的。首先中國離他們非常的遠,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台灣在哪裡,他們覺得我們不應該去幹涉別國的內政。第贰個是他們並不希望和中國鬧掰關系,所以他們覺得他們的政府做的決定是很莽撞的,是很不理智的。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