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03-08 | 来源: 凤凰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习近平动态 | 字体: 小 中 大
第一观察|习近平心目中的“大食物观”
" 要树立大食物观 ",习近平总书记 3 月 6 日在参加政协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组会时讲到的这个观点引人关注。
2015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 " 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 ",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写入 " 树立大食物观 ",作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2017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了,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
这次政协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 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 ",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
注重膳食营养搭配,从粗到细再到粗,数量从少到多再到少;主食越来越不 " 主 "、副食越来越不 " 副 "…… 从 " 吃得饱 " 到 " 吃得好 "" 吃得健康 ",反映的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顺应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让老百姓吃得更好、吃得更健康,正是树立 " 大食物观 "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大食物观 ",基础是粮食。
总书记再一次强调,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强调 "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 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 "" 确保 18 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
同时,总书记又强调:" 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这意味着," 大食物观 " 里头有辩证法。我们既要向耕地要粮食,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又要面向整个国土,向林、草、水等要食物,推动食物供给由单一生产向多元供给转变。
2021 年 10 月 12 日,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万昌镇,农民驾驶农机收割水稻(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在 2017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现在讲粮食安全,实际上是食物安全 "。" 大食物观 " 拓展了传统的粮食边界,使我们从更广的维度把握粮食安全。
早在 1990 年福建工作时,习近平就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提出:" 现在讲的粮食即食物,大粮食观念替代了以粮为纲的旧观念。"-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