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03-25 | 來源: 環球時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大眾汽車沃爾夫斯堡工廠因原料危機減少工作時間。
“對俄制裁將嚴重打擊芯片和電池生產”,德國《商報》23日報道稱,芯片、電動汽車電池和各種高科技產品的供應瓶頸可能會變得更加嚴重。因為生產商依賴俄羅斯的供應。俄羅斯和烏克蘭是鎳、鉑和鈀等金屬以及氖、氬、氪和氙等氣體的重要供應源,這些氣體對數字化和電氣化工業的許多關鍵部件都很重要。如果芯片的原材料供應遭受打擊,世界工業生產可能會變得非常艱難,尤其是汽車制造等行業。
大眾汽車CEO迪斯警告稱,俄烏沖突對能源、原材料價格以及重要供應鏈的安全造成難以計算的後果。如果歐盟對俄羅斯能源禁運,汽車制造商還將面臨能源瓶頸的問題。
海外投資流出台灣,半導體承壓
“俄烏沖突爆發後,國際資本正大舉撤離台灣市場,規模已超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的水平。”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3日報道稱,數據顯示,在俄對烏實施特別軍事行動之後的3個星期內,外資賣出的台灣股票總額高達4800億元新台幣(約合169億美元)。與此形成對比的是,美國銀行數據統計顯示,2021年全年外資賣出的台灣股票總額約為156億美元。
面對當前外資大舉撤離的局面,台當局刻意淡化緊張局勢,意圖大力紓解外資擔憂。從2月底至今,台灣股市基本維持橫盤,並未出現恐慌性暴跌。分析認為,有台灣當局背景的銀行大舉買入接盤,對市場起到了支撐作用。
但由於俄烏局勢加劇台科技產業供應鏈緊張,台積電股價自2月底以來在台北和紐約股市下挫均在3%以上,台灣科技股指數同期下挫2%,表現遜於大盤整體走勢。
有台媒注意到,外資從今年1月起壹方面看好台積電股價上漲至900元新台幣,卻18天連續賣超,最近台積電股價賣到跌至555元新台幣。巨亨網認為,外資正加快撤離台股的腳步,原因是新台幣已貶至去年4月以來最低水平,且俄烏沖突爆發引發投資人擔憂兩岸關系。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稱,俄烏沖突提高兩岸緊張所引發的風險溢價水平,全球投資者,尤其是來自美國和歐洲的投資者可能質疑,持有地緣政治緊張地區的資產是否應該作出調整。澳盛銀行亞洲研究部門主管也稱,俄烏沖突重挫投資人信心,引發全球股市投資者大量拋出股票,波及台灣市場,且外資倒貨導致新台幣貶值。
台灣“經濟部”此前表示,台廠商已提前做好准備,擁有氖氣“安全庫存”,短期內供應鏈生產無虞。島內公司估計,相關停產對較依賴該區域料源的美國中小型半導體廠以及歐洲影響較大,目前對大廠影響仍有限。
相關統計顯示,2021年台灣與俄羅斯貿易總額為63.1億美元,在對俄出口13.2億美元中,電子零組件為0.3億美元,其中以半導體約0.2億美元為最大宗,占對俄出口總額的1.6%。台灣則從俄羅斯進口49.9億美元,主要是金屬礦、能源等。
台民進黨當局已宣布參與制裁俄羅斯,管制對俄的半導體與機械等產品出口。但據了解,台積電先進制程的芯片直接出口到俄羅斯的數量相當少。半導體業者稱,如果不計算賣到俄羅斯的手機或計算機等制成品內的芯片,台灣直接出口到俄的半導體應該多是不需要太先進制程的芯片,這類產品替代性較高,並不會有多大殺傷力。
西方斷供,俄電子產業“芯荒”
相較於烏克蘭氖氣斷供對全球半導體產業造成的沖擊,俄羅斯電子行業面臨的直接風險則更多的來自外部制裁。俄羅斯《報紙報》22日援引俄羅斯“國產數據存儲系統開發商協會”執行董事奧列格·伊祖姆魯多夫的分析稱,在西方對俄電子業實施制裁的背景下,俄國內技術最“薄弱的地方”是微處理器。由於西方的制裁,俄羅斯國產的“貝加爾湖”和“厄爾布魯士”處理器的生產面臨困境。伊祖姆魯多夫表示,俄羅斯沒有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為了在國內生產微處理器,至少要建設壹個工廠,需要配齊生產設備、專業人員等,這壹切都非常昂貴。-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