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2-04-07 | News by: 证券时报e公司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据吴刚介绍,目前公司业务所涉及的宁波、太仓、上海几个大港口,目前因为疫情都不能正常运转。公司生产设备的进口备件收货受阻,这给生产经营留下很大隐患。“有些供应商的备件突然没法运出来,只能我们自己想办法去拉货,公司的备件用完之后,只能再找备选的供应商,这不是长久之计,后续供应链稳定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吴刚同时透露,公司除了要管控自己的工作人员,还要管控所有进入公司的外来人员。“现在给企业的担子很重,要随时协调、担保、监督进入公司人员的轨迹,“一旦出现问题,企业就面临停产。政府部门让企业签了好多份承诺书,责任基本都规避到企业。而且每个镇政策都不一样,每天可能都不一样,企业要花很多时间在了解政策上面,真的是心力交瘁。”
原本就像一座城市的“苏锡常”,由于疫情导致物流“梗阻”。
江苏是电动自行车生产大省,一大批知名企业坐落在无锡与常州,形成明显的产业聚集区。不过最近两市电动自行车产业链,遭遇了物流难题。“现在物流时断时续,原材料进不来,成品也出不去,”常州一家电动自行车配件生产企业负责人李武(化名)表示,从常州到无锡,地图上只有几十公里,“现在我们的产品就是过不去。”找不到货车司机,李武只好联系快递公司,快递人员这样回复:“可以收件,但没法保证送达时间。”
张山(化名)的公司主要从事电力设备生产,原本4月份订单饱满,清明小长假前却遭遇原料荒。“公司原料主要来自无锡和上海嘉定区,现在钱已经付过了,但货就卡在无锡运过不来。”
直到4月1日,张山终于能喘口气了。“增加了4倍运费,明天自提完成。又是核酸报告,又是驾驶员报备审核等一系列操作才搞定,无力吐槽。”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好歹不用停工了。
各方心声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梳理了部分企业人士及货运司机的心声,其中大部分是对疫情防控的建议。
声音1:“外地尤其是上海过来的货车,下高速流程手续非常复杂。拍照、换证实际上都需要司机下车,存在比较大的接触风险,登记完又封门不让下车,实际上有些形式化。”
声音2:“沈海高速江苏段高速服务区都封了,逼得司机没办法只能停应急车道,好几公里,太危险了,服务区可以停业,但为啥要封闭呢?”
声音3:“浙江台州、温州那边,只要不是高风险区来的,不管带不带星,有48小时内核酸报告就让下高速,没有核酸报告现场免费做一个就可以走,这样多好。值得学习,高速口也不堵车,各方面都能协调好。”
声音4:“高速口的免费核酸出结果太慢,核酸报告有的要48小时,有的要24小时,还有的必须要当地医院的核酸报告。”
声音5:“建议高速服务区多设核酸检测点,这样就好控制了。”
声音6:“等我下了高速,一定要买两只羊,一个红烧,一个烧烤。现在天天啃方便面,啃得两眼冒火星了。”-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