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04-08 | 来源: 复旦大学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使用正则表达式就可以把想要的信息从OCR识别的文本中筛选出来。最后,确认好每张截图里的姓名、检测时间和是否已采样等信息后,再把所有人的结果输出到Excel文件中,方便人工确认。”经过思考,李小康的程序思路就基本确定为OCR文字识别+正则表达式筛选。
3月15日晚,他花了一个多小时就写出了初始代码,共130行,发现确实能够跑通,且运行效率很高。
当然,当中也遇到了几个技术问题——OCR技术的实现、学生提交截图类型不统一、截图数量多时的程序等待焦虑等。李小康逐一尝试工具、分析图像特点,寻找到了最佳解决方案。
“虽然原理也很简单,只要是会写代码的人第一时间就会明白是怎么回事,但是不做相关工作的感受不到这件事情的费时费力,自然也不会想出办法。我只是用我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困难。”他说。
为了方便不会编程的老师使用,李小康把程序进行了封装。“大家需要用的时候,只要在命令行输入一行代码就可以运行,非常简单。”
复旦大学信息办已与李小康对接,正在收集学校各二级单位管理需求,研究制定相关方案,开发全新小程序纳入学校“一网通办”平台。-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