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04-08 | 来源: 澎湃新闻 | 有33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新冠疫情 | 字体: 小 中 大
2022年3月12日,隔离酒店的窗外。图片由姜海提供
姜海心情渐渐好转起来,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记得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他被通知去做CT,医生要看看肺部是否有感染。从病区到CT大楼仅几分钟,但是需统一乘坐救护车。在做完CT后,他和几位病人都不愿上车,贪恋着户外的春光,两眼放光。护士笑着说,“好啦,上车了。”他们才恋恋不舍地上了车。
春色如此美好,姜海说这是他以前从未感觉到的。一路上他不断感慨:“天气真好,真舒服啊。”“有什么好的,很热的。”旁边的护士呛了姜海一句,指了指自己的白大褂。姜海注意到护士脸上的罩子里布满雾气,隔离服既是保护服,也是一件保暖服。“大白”真是辛苦,他跟自己说。
进来后,还有一件关于“大白“的事,令姜海念念不忘。
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姜海看到一群小孩子与妈妈分开隔离,妈妈们则不断询问孩子会被隔离去哪儿。
“你们知道这样做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怎样的影响么?”人群中有个声音问。
护士一再向她们解释孩子在儿科病区也挺开心的,他们会一起玩,有人会照顾他们的。但是,人群中没人听她的。
“一看你就没有孩子。”一个妈妈生气地说。
“我和我老公都是医护工作者,我们的孩子现在就一个人待在家里。” 护士轻轻地说道。
人群,默不作声。姜海此刻想着自己的儿子,他七岁了,幸运的是,他是阴性。
2022年3月25日,上海老年医学中心。图 姜海
姜海与妻子毛女士双双阳性后,儿子托付给谁,这是一件难度不低的事。在被“大白”接走之前,他被告知得委托他人临时寄养孩子,并且需要签订一份委托书,在此前提下,才能把孩子送过去。最终,毛女士的阿姨主动伸出援手。“我特别感谢家里的长辈帮衬”毛女士说。随后,孩子所在学校的老师们火速安排协调,帮助解决了那段时间的网课问题。
解决了后顾之忧,他们安心隔离。
隔离前,毛女士为孩子买了一些日用品。被转去医院的那天,她所在的隔离酒店为她准备了一整套洗漱用具,包了几条毛巾让她带走,这小小的举动让她至今感到很暖心。到现在,她已经20多天没见到孩子了,但天天会视频。她时刻掌握儿子的状况,这令她很安慰,“他现在很健康,就是想出门去,每天做核酸的时候,是他最开心的时候,会撒野奔一下。”
知道孩子被妥善安置后,在另一处隔离点的姜海也松了一口气。
3月26日,他在朋友圈发了张儿子依窗眺望的照片,并配了首诗:少年依窗何所愁,春风拂面盼自由,待到云开雾散时,天高海阔任君游。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