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04-11 | 来源: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其实,最苦的,不是生活苦,而是在突发的“遭遇战”面前许多事情尽了力,但不一定能办到。就在老马对着我们掉泪的时候,那边厢的上海疫情新闻发布会,副市长宗明也在哽咽,“当看到广大市民朋友和一线防疫人员不分昼夜的坚守,我们非常感动。”
上上下下的干部,人同此心。
辣——“你这种人怎么有水平在这里做书记?”
做核酸,成了小区里产生冲突的一大场景。
刚开始,排队经验不足,几幢楼的人“轰隆隆”全下来,地方小,挤得近,居民不满了,“你是怎么安排的?你这种人怎么还有水平在这里做书记?”
说完,还发到小区业主微信群:书记又怎样,我照样批评!
“我50多岁,被居民这样讲,肯定很难受。但回过头来想,确实是有做得不够的”,马胜烨说,他回忆当天的安排,较多志愿者去“喊楼”让居民下来做核酸,较少志愿者在维持秩序,确实不够妥当。第二次改变战术,让少数几个人去喊楼,10米左右就安排一个志愿者维持秩序,立刻大为改观。
多人做核酸,是个系统工程,效率和安全的把握不仅在排队上。对“喊楼”的内容,大家也作了精细安排,一幢楼,高区、中区、低区,同时喊三句话:“高区坐左边的电梯,中区坐右边的电梯,低区的麻烦你走楼梯”,尽量做到一户一梯,来回过程也很少停顿,最大限度减少相互接触。
“有居民下楼时要化妆的,我就开玩笑:反正戴口罩,看不到脸,而且来的是上海医生啦,不要梳妆打扮了,咱们叫到就下来好不好”,他也笑。3月18日以来,小区做了15次核酸检测,渐渐有了规范模式,间隔2-3米,效率也高了。
有天,曾经“批评”过马胜烨的居民找到他,说了句“不好意思”,他摆了摆手,没事啦。
酸——爸爸把高二儿子独自扔在家,“老妈是大病独居,不知家里有没有菜了”
采访马胜烨的过程中,他眼眶红了几次,陪同来采访的街道干部也跟着擦泪,最难以自已的,是说起母亲和儿子。
“我母亲是大病独居老人,家里还有没有菜,不知道;儿子高二了,倒不太担心,总能自己弄点吃的”,马胜烨说。毕竟是要高考了,说不挂心,老马也是在骗自己。
每天,记者几乎都要采访几位社区干部,此刻奋战在上海一线的无数街道、社区干部,都和这个“奔六的小伙”一样,远离家庭,和衣而睡,谈及父母子女,都在掉眼泪。
另一边,工作中跨不过去的坎,更让人心酸。
马胜烨工作的小区,前段时间有9例阳性,11个密接,“斜土路上有时停着几十辆大巴,不停转运,我就想,给我20个座位,我们小区暂时不就没问题了吗?不就清零了吗?”但进展没那么顺利,这几天还是没能转运完结。
“我也能理解,现在上海医疗资源压力非常大,眼看着方舱医院也在不断建设,希望能够早些实现‘应收尽收,应隔尽隔’。”
除了转运,还有居民配药,许多非常规药物不是所有医院都能配,需要指定医院指定的医生配。一开始,街道有一个工作人员专门对接各个居委配药,“光我们一个小区每天就有10多个需要配药的,一个人怎么可能来得及做”,马胜烨也理解街道的难处,现在,配药的人员已经安排了四五个,是街道的特殊保障部,全力为居民们保障用药。
甜——“不要为我加油,我们一起为海悦加油,为上海加油”
压垮“奔六”老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有个群发泄不满,把他“踢”了出来,这会影响工作。于是,体力和情绪都濒临崩溃的他,一字一字敲下了辞职信。
4月7日凌晨,“致海悦居民”一文发出后,迅速成为“10万+”,网上转疯了。马胜烨完全没想到,一度觉得自己“完了”,“我心想,我给街道惹了个大麻烦。”
当天一早,五里桥街道党工委书记曹炯赶到海悦居民区,见到马胜烨,一句话没说,先把他紧紧抱住了。半晌,曹炯说,“老马,你一定要顶住。”
已经冷静下来的老马,回答道,“你放心,不管怎么样,我一定会坚持下来!我清楚地知道,至少在疫情防控这段时间,在社区里,我还是有作用的,居民还是需要我的。”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