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04-11 | 来源: 苏格拉底很闲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新冠疫情 | 字体: 小 中 大
上海市民们已经开始在线上给邻居家的小孩辅导功课,在楼里互助煮大锅饭分给单身小伙和小姑娘。大家有什么渠道和资源都拿出来共享,在小范围里互帮互助,能做一点是一点。
我小时候并没有跟祖辈住在一起。父母都是双职工,大概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自己穿过弄堂去上学了,脖子上挂着钥匙。
当时同楼层有个奶奶,我们用上海话叫她“鲍家老太”,大概跟我奶奶差不多岁数,宁波人,手脚麻利,很会做事,烧得一手好菜。她有个孙女比我小一岁,我每天放学了都要去她们家玩一会儿。老太给孙女做什么,总会给我多做一份,有时候我父母有事,我就在他们家吃晚饭。我妈做了什么好吃的,也总会让我给她家端一碗去。
这种邻里关系,在我们长大起来,各自有了独立的家庭,慢慢就消失了。邻居之间不再讲话,见面当然是认得,但也就是点头而已。这一次疫情,让大家突然之间亲密了很多,仿佛回到了80年代。这大概是这次疫情给上海人带来的唯一的温情面了吧。
朋友圈里其他小区的分享
还没有彻底封锁的时候,我已经跟女儿班级同学的家长成为了好朋友。因为孩子在家,很多时候没法工作,我们就分工,一人负责管几个小时——两个孩子一起玩,一个大人负责照看,另一个就可以腾出手来安静得做会儿自己的事。我们还商量着几个孩子一起请老师来上课,这样分摊一下家庭的负担也不大,孩子们也可以有最基本的社交。当然1号之后一切都停止了。
什么时候能获得自由,只有风知道。
现在上海市民的情况是这样:12345打去永远是踢皮球回来,110,120很难打通,打通了鲜有作用。在一切官方的渠道都在堵塞和发生极大的混乱、上面还在持续不断施加错误荒谬的指令时,上海人自己从身边出发,在螺丝壳里做道场,一点点凭生活的经验和公民的素质,挖掘和摸索出一条艰难的求生之路。
我看见上海人自己开发了自救网站。这是一个每几秒钟就有更新的表格,上面贴出各种求救信息,并按照“紧急”、“较急”、“极紧急”等标出不同颜色,将疾病摘要成简单的描述,标出地理位置,供专业人迅速提供帮助。
上海人民自己开发的自救网站:
http://t.cn/A66H2Vj8
http://www.helpothers.cn/help/
这是一个每几秒钟就有更新的表格,希望可以帮到紧急的人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上海市在疫情前(2018年)各级医院诊所一年接诊2.7亿人次,住院手术256万台,也就是说,上海市在医疗系统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拥有平均每天吞吐74万人次门急诊和7000台住院手术的医疗系统承载力。这是上海市医疗资源的实力。-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