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04-13 | 來源: 德國之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特首 | 字體: 小 中 大
林鄭月娥擔任特首伍年,香港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回顧她的特首生涯,各個派別如何評價她為香港留下的“遺產”與“動蕩”?為何這位官場高材生,最終在盟友的負評聲中退場?德國之聲訪問多位曾與她近距離接觸的人士,請他們分享觀察和見解。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特首選舉提名期前夕,於4月4日宣布放棄競逐連任。香港政圈普遍對此消息不感意外,甚至是許多建制派私下樂見的結果。不過出乎預期的是,中央壹周以來都未對她的離任決定作官方回應。相比上壹任特首梁振英宣布不連任當天,港澳辦和中聯辦同日發聲明“深表惋惜”,並“高度評價”、“充份肯定”其任內工作,這次北京對林鄭月娥的退場卻冷處理。
即使在台面上,建制派對林鄭月娥的評價都顯得有保留。最大建制政黨民建聯的元老級人物、現任行政會議成員葉國謙直言,她的作風得罪不少人。其實她上任時與建制派的關系並不差,有與林鄭月娥交手多年的建制派向《德國之聲》表示,她執行力強,令眾人抱有期望。這位不具名建制派人士稱:“她作風高傲囂張,坐上特首之位後,對建制派的態度也很不屑,許多人對她怨聲載道。”建制陣營對林鄭月娥的不滿早已是公開秘密,在經歷社會運動和新冠疫情後更加浮上台面。
至於民主派,林鄭月娥上場之初銳意“大和解”,高調出席民主黨和教協周年慶。前民主黨立法會議員許智峯形容,當時都感到對方很希望修補前朝遺下的裂痕,但很快就看到只是姿態和形式。他告訴《德國之聲》:“即使閉門會面,她也是講多於聽。即使2019年前,所有涉及原則的政策她壹次都不買我們帳,沒有壹刻想為香港民意而向北京爭取什麼,所以我們死心。”
許智峯身負多項反修例示威和議會沖突的控罪,正遭通緝,目前已退黨流亡澳洲。他和受訪的建制派人士都認同,2019年反修例風波是林鄭治下的轉捩點,在街頭示威爆發前,議會內外多個界別已極力游說,但最後她只肯微調,堅持推行。許智峯認為這壹役突顯她的專橫,最終覆水難收,令朝野決裂變為“敵對關系”,雙方自此亦再無接觸。無論建制或泛民陣營,行政與立法會關系都比伍年前更惡劣。
“大和解”不成 撕裂有增無減
林鄭月娥伍年前以“同行We Connect”為競選口號,勝選當天她誓言:“我的首要工作,是修補撕裂和解開郁結。”根據香港民意研究所的調查,林鄭月娥在2017年中以63.6分支持度“開局”,頭壹年多都較前任特首梁振英高分,保持合格水平。至2019年初政府提出修訂逃犯條例之後,她的民望持續急跌,最低只剩18.2分,是歷任特首的新低點。盤點反修例運動爆發後至今,她的評分超過壹半時間都在30分以下。
香港正出現主權移交以來最大規模的移民潮,總人口連續兩年減少。香港入境處的統計顯示,2021年至今已有超過19萬香港居民淨移出,今年首季更有加速趨勢。這些數字被視為港人“用腳投票”,表達對政府管治的不信任;盡管林鄭月娥和班子多次強調香港前景光明,市民移民只是個人意願。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曾為多屆政府研究政策,與林鄭月娥在工作上往來逾贰拾年。周永新向《德國之聲》表示:“市民與政府、貧與富、有權與無權者之間的隔模很明顯。”總結伍年,他指香港陷入前所未見的分裂:“香港面對的是價值觀撕裂、對立,是我記憶所及最嚴重的。社會對於民主、個人權利、自由的看法很分歧,這些最基本的價值觀沒共識,所有事情都會受影響。”
從引爆反修例風波到及後頒布《港區國安法》,修改特首及立法會選舉制度。許多反對派政治領袖身陷牢獄,不少異議媒體和公民組織解散。“林鄭是歷史罪人,將香港民主自由完全摧毀的壹屆特首。” 許智峯說:“她在政治上的破壞比梁振英大得多,任何民生功績都彌補不到。”
政治生態改變,建制派認為民主派激烈反抗觸及北京底線,也要為此局面負上責任,但是影響卻波及所有政治光譜。有不願具名的建制派告訴《德國之聲》:“建制內部意見也單壹化,以往有什麼意見,不同派別都會回應討論,現在很多人不再講,因為有好多聲音會被叫停,也會覺得講也沒人聽、不會帶來影響。”他坦言:“但香港作為多元社會,少了不同的聲音,未必是健康的事。”
經濟民生政策:期望變失望
林鄭月娥憑藉數拾年的行政經驗,在上任時提出壹系列房屋、勞工福利、教育政綱,各界對於這位資深政務官的能力沒什麼懷疑。周永新認為,她在任內設立針對基層長者的退休津貼,是少數值得肯定的政績,其余范疇的工作都是失敗多於成就。他說:“中央當初真的好期望林鄭能解決社會深層次問題,尤其她有任職多個部門的經驗,但最終應該令中央很失望。”-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