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04-18 | 来源: 海边的西塞罗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有些医生,这个时候就会建议家属:" 要不然去看看中医吧,也许还有的治。"
这话说得就很高明,因为对于一个中国病人来说,你是不能掐灭他最后的那一点求生的希望的。而中医最大的好处恰恰在于,无论什么病,它都不会把话说死——现代医学宣布目前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病症那么多,可是在中医界你永远能找到敢说能对这些病妙手回春的大夫。
这些大夫,在很多时候起到了更类似神父的角色,不把话说死,永远说有的治,给患者活下去的希望,把中国人对生的信念留存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也算是个中国特有的临终关怀了。从这一点上讲,中国人确实离不开中医,中医是有它无可比拟的正能量的。
所以我们常说 " 信中医 ",信的是什么?归根结底,信的其实是这点希望。
而从这个角度讲,一个反中医的人硬要跟信中医的人说清其中的道理,是很残忍的,因为你等于把人家这点最后的希望都给掐灭了。这就相当于你不让一个基督徒做临终忏悔,或者老跟人家念叨,天堂不存在。你说,人家能不跟你急么?
这个道理在连花清瘟这个个例上其实也适用。
好多人不理解,现在有些地方一些小区封的连蔬菜粮食都无法足量供应了,却依然一盒一盒的发连花清瘟,这是折腾个啥呢?
其实,你得站在广大基层人民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现在很多人就是相信新冠这种病很可怕,致死率依然很高,治好以后还有大脑萎缩、丁丁缩短等后遗症,怕的不得了。而连花清瘟作为一种可以 " 有效预防 " 这个病的药,甭管有效没效,起到了缓解他们这种焦虑的作用。所以那被封控小区发连花清瘟,这发的那还是药么?那是(对很多人来说的)希望啊!
所以有关部门在这一点上考虑的比咱清楚的多——不发这个东西,改发点蔬菜粮食,你们这些中产可能会更满足一点,但更广大的基层人民那个希望就没了。而那么多人,没了希望后会作出什么事情来?这是无法想象的。
权衡之下,当然是宁可让你和思聪总这一小撮人觉得这事儿很荒唐可笑,也不会让更多惧怕新冠、相信连花清瘟有用的人没了希望。因为毕竟你们只是少数,而他们才是大多数。
这就像马保国老师练了那么多年 " 混元形意太极拳 "。突然健身房来个小伙,愣说 " 你这没用 ",马老师他能怎么说?拳已经练了这么多年,再去改行去打 MMA,他也来不及了啊。
人家当然只能说:" 我这个有用 "。
不然呢?你还能指望马老师立马磕一个,拜你为师是咋地?
我们都想按自己想的方式去活,可是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是不得不按他们活的方式去想的。
对于这种他们没得选的问题,光靠理性争辩,你是跟他们争不清的,因为对方在讨论这种问题时,就没打算过调用理性。
2
用这个角度去思考,你能想明白类似的很多问题。
比如当今中国为什么会存在 " 割席断交四大话题 " ——俄乌、防疫、铁链女、中医药。
因为这几个话题,在很多人概念中,都具有 " 没得选,但关乎生死 " 的性质。
就说 " 铁链女 " 吧,几个月前这事儿引起广大关注,按说拐卖妇女、人身拘禁这种事情,对于一个文明社会来说当然罪在不赦,可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依然梗着脖子说要 " 容忍此类事件在合理区间存在 " 呢?
我觉得贾平凹老师当年那句辩解一语道破天机:"(拐卖)从法律角度是不对的,但如果他不买媳妇,就永远没有媳妇,如果这个村子不买媳妇,这个村子就会消亡。"
是的,很多 " 盲山 " 里的人就是觉得," 断子绝孙 " 跟死亡一样,是宁可无所不用也要避免的事情。有些男人把 " 生孩子 " 就是看做比命还大的话题,娶不上就必须买。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