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2-05-02 | News by: 每日人物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少林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2009年,港中旅登封公司的成立,将少林寺和释永信推上风口浪尖。外界猜测,少林寺是否要赴港上市?有人在微博唏嘘:“佛教终究沾染了资本的铜臭味。”顶不住压力,释永信最终出面回应:“少林寺永不上市。”
即便承诺不上市,但积极入世、不断入市的少林寺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有了“推广少林文化”的通行逻辑,少林寺在商标界一路跑马圈地。截至2022年4月11日,嵩山少林寺申请的商标数多达880个。
▲ 其中一个少林寺商标。图 / 中国商标网
“少林寺”商标,成了财富密码。在曾经名为“少林欢喜地”少林寺官方淘宝店中,一本《少林武功医宗秘籍》定价为9999元,一柄少林镔铁剑售价在13600元。即便如此天价,依然有数十人为此买单。
在少林寺出售的商品中,还不乏匪夷所思的品类。2014年11月5日,嵩山少林寺申请注册了上百个商标,其中涉及33类酒类商标,被商标评审委员会以“可能伤害佛教徒宗教感情”为由驳回。
然而,少林寺似乎在这一品类上独具野心——文字商标行不通,还有图形商标一条路。最终,少林寺获得了图形商标注册:一个僧人形象,一个寺庙形象,贴在了白酒、白兰地、伏特加等高度酒饮上。
关于少林寺的争议,曾因释永信而推向巅峰。2015年7月25日,一篇名为《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这只大老虎,谁来监督》的举报檄文在网上流传,内容指称其侵占少林寺财产、私生活混乱等。举报者署名“释正义”,并在文末附上了自己的手机号。
河南省调查组对释永信的调查持续了很长时间,最终调查结果称举报内容大部分不属实,不过,发现少林寺在财务及其他内部管理上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但外界对于少林寺和释永信的印象,多少也打了些折扣。
与此同时,佛家“因于道,顺于道”的师徒关系,在少林寺也在悄然瓦解。2015年8月8日,释延鲁、李国营等人前往北京,实名举报释永信。举报团中,既有武僧团的前骨干,也有释永信的前侍者。一名知情人对《三联生活周刊》表示:“方丈对李国营好得不得了,好得让别人嫉妒。释永信自己可能都不明白李国营怎么站出来反对他。”
至此,世人发现,少林寺的内部,已经裂缝横生。
毁誉竟何如?
经过举报风波,释永信低调了许多。除了宣布“少林寺永不上市”,他在公众面前,并未对桩桩件件多加争辩。只是,在“清者自清”的十多年里,少林寺终究还是错过了些什么。
2014年左右,四大佛教名山都作为地方政府和国企的开放项目,随着成立的管理公司筹备上市。即便后来因“宗教是否可作为上市资产”的界定之争而停摆,这些寺庙也大都与商业化企业绑定,荣辱与共。
设基金、搞投资,寺庙“越入世”,越有钱。2016年12月,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一句“饿了么天使轮拿的10万元是lucky money”,将上海玉佛寺的雄厚财力展示在世人面前。鲜为人知的是,玉佛寺在2009年就出资1000万人民币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而同在上海的静安寺成立的百寺基金,也在2018年与小雨科技达成合作,后者每年年度纯利润的15%,都捐赠给了这个基金。
没有少林寺和玉佛寺那般雄厚实力的寺庙,选择将商业化活动外包给其他公司。2014年,法门寺景区的幕后操盘手浮出水面,一家名为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的公司为其制定了盈利模式表,涉及土地增值开发、贴牌生产等十数项非宗教生意。-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