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05-30 | 來源: 風聲島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李彥宏 | 字體: 小 中 大
1百度的“天”又又又變了。
疫情的資本寒冬之下,百度在贰級市場的“故事”似乎也開始走向僵局。
繼阿裡和字節紛紛更換高管以求節流或開源之後,百度也上演了壹出“大換高管”的好戲。
5月5日,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在內部公開發送高管輪崗任職的郵件,將原來分管百度移動的VP沈抖調任ACG事業群,分管百度雲和網盤。
掌管百度“錢袋子”的MEG事業群轉交給了金融出身的戰投部門的何俊傑,而原來百度雲的負責人王海峰則取消ACG的兼任,只擔任CTO。
從職位本身來看,沈抖從分管百度移動,與AIG平行的MEG事業群調任分管AIG下壹層級的ACG事業群,頗有些被“降職”的意味。
畢竟,過去沈抖主管的MEG事業群,旗下可是有著公司的拳頭產品百度App。
而沈抖本人,過去在百度內部的地位可不低,甚至曾經壹度被視為創始人李彥宏的“接班人”,和蔣凡在阿裡的“太子”地位相比也是不遑多讓。
沈抖在3年前接管百度移動的MEG事業群時,更是雄心勃勃想要以百度App為核心流量入口,通過信息流和搜索覆蓋智能小程序、托管界面和百家號叁個子模塊,像騰訊和阿裡壹樣打造壹個百度移動的生態商業版圖。
這在2019年微信小程序尚未火熱的時間節點上,確實可謂是抓住了壹波先機。
然而,回歸到今天2022年,不僅百度小程序沒有打過微信小程序,就連百度搜索的地位也在不斷被今日頭條挑戰。
字節、美團、滴滴和拼多多等互聯網新秀已經在移動互聯網的浪潮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曾經的互聯網超級大廠百度卻似乎還沒有找到自己在新時代中的位置。
公司管理層變動往往是組織架構變革及業務戰略調整的“信號”。
隨著沈抖調離MEG轉接ACG,似乎也在宣告著過去3年百度生態變革的無疾而終。
昔日“太子”沈抖為何會被“降職”?
百度為何屢次更換高管,卻依然從超級大廠不可避免地走向敗落?
壹切還要從拾年前“最後的巔峰”開始尋找答案。
2
時間回轉到拾年前,沈抖初加入百度的2012年,此時的百度是互聯網行業的超級大廠,位列“BAT”之首。
作為老牌搜索大廠,壹直以技術為驅動的百度從2005年上市開始,圍繞著PC時代互聯網需求的高漲,不斷擴張出涵蓋地圖、視頻等熱門賽道產品在內的多條業務線,可謂是稱霸PC端。
到了2010年,唯壹能夠在搜索領域與百度壹決高下的谷歌退出中國市場,百度的霸主地位再無可撼動,中文搜索進入了“百度時代”。
在百度稱霸中文時,沈抖也沒閒著,在廣告搜索算法領域裡“發光發熱”。
自港科大博士畢業後,沈抖加入了微軟專精於廣告研發搜索等算法技術的軟件實驗室AdCenter,從事信息檢索相關的研究工作,3年間獲得金星獎2次,項目專利無數。
隨後更是創辦了社交輿情分析監控平台公司Buzzlabs,綜合收集社交門戶信息並進行分析和反饋。
在2011年,隨著Buzzlabs被美國頭部廣告公司CityGrid Media收購,沈抖壹同前往收購方擔任高級技術總監,針對廣告和內容分發系統進行了核心算法的研發升級。
也正是受益於前期廣告搜索算法研發經驗的積累,2012年加入百度的沈抖直接擔任研發部總監,負責廣告投放整合系統BES的研發,其主要應用場景正是其後來分管事業群拳頭產品——百度搜索的前身。
搜索作為百度的主要變現工具,在百度內部的超然地位自是毋庸置疑的。
而作為搜索產品變現主要途徑的廣告投放算法的負責人,沈抖在百度搜索變現上做出的貢獻也是不容小覷。
畢竟,沈抖工作的本質,就是讓廣告商投放的產品能夠精准觸達需求人群。
換言之,沈抖可以說是百度集團裡最懂如何滿足金主需求的壹批人。
乘著搜索和廣告變現的東風,沈抖在公司內壹路晉升。
只用了7年,沈抖就在百度“多連跳”,完成了從總監到研發負責人再到副總裁的多級晉升。
2019年,伴隨著向海龍離開的離開,沈抖更是榮登“太子”寶座,成功升任高級副總裁,屬實是吃到了搜索算法變現紅利的人生贏家。
3
然而,雖然沈抖意氣風發,但是百度卻在技術的變遷中壹次又壹次與時代紅利擦肩而過。
拾年前,百度的市值可以與騰訊比肩,在技術水平上更勝騰訊壹籌。
拾年後,在騰訊布局生態圈壹路高歌凱奏不斷擴張之時,百度的市值卻停滯不前,僅為騰訊的拾分之壹。
站在2022年的當下,提起阿裡,你可以想到淘寶和天貓,以及支撐電商業務版圖的支付寶和菜鳥。
提起騰訊,你可以想到QQ、微信,以及兩大社交軟件作為流量入口支撐的海量小程序和應用場景——QQ音樂、QQ郵箱、騰訊視頻、騰訊游戲、騰訊電競……
提起百度,除了被無數人吐槽過下載速度緩慢的百度網盤、被高德不斷擠壓生存空間的百度地圖和被今日頭條不斷挑戰地位的百度App以外,似乎再無其他讓人耳熟能詳的明星產品。
百度面臨的不僅是明星產品數量過少的問題,還有產品間缺乏聯動性帶來的弱企業壁壘,而後者對壹個重網絡效應的互聯網企業來說無疑是致命的。
阿裡商業版圖的布局在於線上線下新零售的聯動,你可能不會用淘寶和天貓購物,但壹定會用支付寶支付;你可能選擇用微信支付不用支付寶買單,但壹定會用菜鳥收快遞;你可能不會用菜鳥收快遞,但可能會用餓了麼點外賣,或是有壹天走入了壹家盒馬生鮮超市……
這些用電商和支付系統串聯起來的生活場景,讓用戶避無可避地使用阿裡的產品,創造了巨大的流量。
流量不死,企業就永遠有生存的可能。
騰訊亦是如此,QQ和微信基本覆蓋了國人的社交需求,而海量小程序、視頻、游戲、音樂等應用場景更是進壹步占據了用戶的上網時間,進壹步減少了用戶接觸其他流量平台的可能性。
而時至今日,百度的頭部產品網盤、地圖、百度App本身顯然都已不再具備成為用戶在上網時繞不開的產品的可能性。
在存儲、出行和搜索領域,用戶都有其他產品可以作為Plan-B。
這也是本次百度大換高管,將沈抖調離百度移動MEG事業群的核心原因。
畢竟,作為負責百度移動的高級副總裁,沈抖的規劃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變化。
不同於PC傳統互聯網時代人們必須以網頁作為搜索信息的入口,時至今日,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已遠不止網頁本身。
移動互聯網時代下,隨著5G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移動端App市場的不斷擴充,百度搜索霸主地位終究難掩流量不斷流失的敗局。
當時代拋棄你時,甚至不會跟你說壹聲再見。
4
從當下來看,面對移動互聯網浪潮的沖擊,百度已然處於困局之中。
但實際上,在過去的拾年裡,百度從未坐以待斃,相反的是,百度高層變動頻頻,屢換高管探索企業未來的戰略發展之路。
在沈抖榮登“太子”之位前,百度已經滿懷希望地扶持過多位“太子”。
早在2013年,百度貼吧的首任產品經理,年僅29歲就擔任百度副總裁的李明遠就曾屢屢代表百度在各種互聯網大會上闡述百度的戰略規劃。
李彥宏更是曾公開表示“李明遠是百度自己培養出來的年輕管理者”,“親口”承認了李明遠在百度的“太子”地位。
然而,在2016年年底,李明遠因涉“經濟問題”主動引咎辭職,黯然“退位”。
作為曾經帶領百度大客戶部走向輝煌的高管,曾良也曾被寄予厚望,負責流量產品百度糯米,然而終究不抵大眾點評的美團合並,戰無可戰的曾良因此錯過“百度太子”的交椅。
2017年年初,李彥宏親自從硅谷請回陸奇,並給了陸奇壹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攝政王”地位——陸奇負責管理百度所有的業務群組,僅需向CEO李彥宏本人匯報,即使百度公司總監及以上級別的高管會議也是由陸奇主持,李彥宏本人僅負責列席旁聽。
然而,陸奇的“攝政王”任職僅持續了486天,其推動的All in AI也中路折戟。
而在陸奇離職後不久,大量的百度高管也先後離開百度,其中更是有不少元老,比如曾經被視為公司“贰把手”的向海龍、百度技術戰略委員會主席王勁。
伴隨著百度屢換高管的,是公司業務壹輪又壹輪的沖刺與半途而廢,和為了探索新業務方向而不斷被消耗的巨款。
最明顯的,是為追趕移動互聯網浪潮而斥19億美金收購,但最終石沉大海的91手機助手。
移動互聯網時代之後,壹直沒有找准自己定位的百度確實在不斷嘗試自己的新方向,然而每壹次都受限於或外部或內部的原因,淺嘗輒止,屢敗屢變,屢變屢敗。
5
從傳統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面臨時代變革的不止百度壹家,但BAT裡掉隊的,似乎只有百度壹個。
4G興起之後,阿裡和騰訊都積極轉型移動端,淘寶在張勇的帶領下開創了雙拾壹購物節,收割了壹波波流量。
而百度,絲毫沒有亮眼成績。
那麼,同經歷技術變革,為什麼屢屢換賽道不斷試錯的百度卻始終停滯不前?
要知道,百度也曾涉獵過不少熱門賽道,諸如模仿新浪微博的產品“百度說吧”,進軍電商業務的“有啊”,仿照大眾點評的產品“百度身邊”……
然而,雖然曾經摸到過多個機會點,但在決策層快速變現的要求之下,新產品基本很少支撐壹年以上,就連李明遠親自帶隊的“有啊”在百度的孵化期也沒有超過2年。
新業務線的成長是需要時間的。
公司追求快速產出變現的基因之下,新項目得不到足夠的孵化期,長期發展戰略也就無從談起。
在技術出身的李彥宏的帶領下,百度其實不缺技術能力,即使經歷了拾年敗落,有著技術基因的百度,其AI和算法的水平依然在行業裡處於領先地位。
然而,如何突破技術思維,認真打磨壹款產品而不是單純關注快速變現,是百度需要思考的。
高管變動頻頻的背後,其實還是百度對變現路徑的焦慮。
賺慣了廣告快錢的百度,或許還需要時間才能真正沉下心來,去迎接新的市場和時代。-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