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06-13 | 来源: 国家人文历史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说起古代是尊左还是尊右,不少人会认为这是一件不言自明的事。
有人认为:“应该是以左为尊,‘虚左以待’说了,要空出左边的位置等待宾客。”
也有人认为:“不对,肯定是以右为尊,我们平时说‘旁门左道’,包含不正派之意,左肯定尊贵不起来。”
其实,古人到底尚“左”还是尚“右”,还真不能一概而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场合,古人的尊卑观也不尽相同。
尊左卑右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大关键概念,据说,上古时代的居室坐北朝南,因此东方在左边,西方在右边。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于是有了左为阳,右为阴。
流传至今的“男左女右”即来自于此。《礼记》中写道:“凡男拜尚左手,凡女拜尚右手。”一般状况下,男子行拜礼时,左手要放在右手上面(前面),女子右手则放在左手上面(前面)。
影视剧中的男女拜礼。来源/电视剧《琅琊榜》截图
由于阴阳这一对应,故在古人看来,“左”是十分吉利的:“左为阳,吉也;右为阴,丧所尚也。”(《礼记》)《道德经》中谈到,遇到吉事凶事,左右尊卑是不同的——喜庆之事尊左,而凶丧之事尚右;战时,偏将军在左边,上将军在右边,意为打仗要按照凶丧之事的规矩办。(“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吉事尚左,凶事尚右。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也影响到行拜礼时左右手的迭放位置。《礼记》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孔子和弟子们一道站立行拜礼时,孔子将右手放在了左手前。前面已经提到了,男子行礼应该是左手在右手前。但是老师都做了,弟子们难道不学吗?大家纷纷仿效老师的行礼姿势。孔子赶紧纠正说:你们也太好学了吧!不问缘由就仿效我。我是因为姐姐去世,还在丧期内,所以行凶拜礼。你们仿效我是不合乎礼仪的。于是众弟子们才赶紧换手。(“孔子与门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皆尚右。孔子曰:‘二三子之嗜学也,吾则有姊之之丧故也。’二三子皆尚左。”)
故事《信陵君窃符救赵》中有句话:“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虚左”表示把上位留给宾客。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详情见:窃符救赵后,流亡在外的信陵君为何声威不减),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妙计出自门客侯嬴,而信陵君之所以能俘获侯赢的心,离不开“让座”这一操作。当时,侯赢只是一个看门人,信陵君却让侯嬴坐车骑左边的位置,在当时意味着莫大的尊敬,甚至到了逾越常理的地步,充分展示了信陵君的惜才与诚意。
不仅是车骑,席位间也有尊左的说法。《红楼梦》第三回中是这样叙述贾府接待林黛玉的情形:“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