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06-13 | 来源: 国家人文历史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影视剧中的廉颇与蔺相如。来源/电视剧《蔺相如》截图
同样,汉初高祖召见田叔等人,同他们谈话,感觉这些人有勇有谋、品德高尚,朝廷中的大臣没有能与之匹敌的。原文是这样描述的:“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成语“无出其右”即出自这里,表示没有能超过他们的,可以看出,“右”表示一种强,因而以“右”为上,为高,为贵。“右姓”指豪族大姓,“右戚”指皇帝的贵戚,“右族”指豪门大族。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古代贵族盛行一种以媵妾随嫁的多妻制婚姻。诸侯娶一国之女为夫人,女方须以侄(兄弟之女)娣(妹妹)随嫁,同时还须从另两个与女方同姓之国各请一位女子陪嫁,亦各以侄、娣相从。一次娶九女,在子嗣继承问题上采取的礼制便是:“嫡夫人无子,立右媵(之子);右媵无子,立左媵(之子)。”可见出身也分左右。
因为推崇右,左便处在了劣势地位。《史记》中记载陈胜吴广起义时,提及“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闾”指古代居住之地,富强为右,贫弱为左,闾左便是巷里门左侧的贫弱之人。贬谪也被称为“左迁”,李白那首《闻王昌龄左迁至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即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影视剧中的陈胜吴广起义。来源/电视剧《大汉风》截图
忽“左”忽“右”
从字源上看,“左”与“右”最初为仿左右手的形状,后来二字合二为一,被“手”字取代。原来的左手、右手增加“工”“口”演变为今字“左”与“右”。古人曾提及:“左右,助也,以助养其人也。”“左”“右”在造字之初,含义并无太大差异,都指手,均含有辅佐帮助之意味,不存在太大的高低贵贱之分。其后,被转借为方位名词,指代某个中心点左侧、右侧,辅助之义分别由“佐”“佑”分担。
甲骨文“左”。来源/郭沫若 《殷契粹编》-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