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06-13 | 来源: 国家人文历史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至于后来的左右之争,大家已经吵了很久了。
金文“右”。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
作为古代记载礼仪“专业书”,《礼记》中有着不同角度关于左右尊卑的完备、具体、详实的规范:对行路规范、迎宾规范、乘车规范等方方面面做出了指导。但其中的规律也着实让人琢磨不透,前面提到,行拜礼的时候讲究男左女右,而在走路时,又讲究男右女左(“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道路,男子由右,女子由左”)。
清人赵翼认为,先秦时代凶事尚右、吉事尚左,秦汉到六朝多数时候尊右,到了唐宋又尊左,元代尊右,但是明清承唐宋也尊左。(“周公制礼至先秦凶事尚右、吉事尚左,秦汉已降至六朝大体尚右,唐宋一改旧风皆尚左,‘至有元一代之礼,则皆尚右’。自明太祖始至满人建清则承唐宋。”《陔馀丛考》)但是,要说先秦时期吉事尚左,廉颇又为何不满蔺相如在自己的右边呢?
《吕氏春秋》里有句话:“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意思是尊者在哪里,哪里就受到尊重,看在那个场合里,老大站哪儿。老大在右,则右为尊,老大在左,则左为尊。
直到今天,学者们也众说纷纭。有人说:先秦时期尚左、尚右观念错杂流行,后发展为普遍流行的尚右观念。有人说:从阴阳观念出发,中国古人尊左卑右;从权力崇拜出发,中国古人尊右卑左。也有人说:尊右是主流,尊左只是一种有条件的偏离。还有人说:左右尊卑与配位有关,朝堂礼仪是南面位,座阳尚右;而非朝堂礼仪以东面位居多,座阳尚左;两者本质上都是遵循传统文化规律的——崇阳抑阴,尊君敬亲尚师。
左、右这一对表示方位的名词,在文化的浸润中衍生出独特的隐喻,甚至有些扑朔迷离,任由后来人猜测、推演、阐释。或许尊左还是尊右,本身已不重要,透过纷繁庞杂的书卷,从古代人“左左右右”的尊卑观中,倒是可一窥那谨严的古代礼仪。
——————
参考文献
[1]钱书新. 左右尊卑:中国古代的配位文化[J]. 中华文化论坛, 2013(4):6.
[2]丁桂莲, 陈小英. 尊卑观念在古汉语中的体现——以与左右有关的部分成语、词语为例[J]. 理论界, 2011(1):122-124.
[3]康清莲. 左右尊卑的文化内涵[J]. 晋阳学刊, 2009(5):3.
[4]王希杰. 就左和右说语言和文化关系的复杂性[J].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2(2):6.
[5]王恩建, 郑栋. "左""右"尊卑语义的形成和发展考探[J].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19(4):9.
[6]张自中. 古代的左右和尊卑[J]. 文史天地, 2003(4):2.
[7]康苏. 古代"尊左"与"尚右"问题新探──兼谈以"左右"示"尊卑"的"三分法"[J]. 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01):105-108.
[8]黄发忠. 尊左与尊右的源与流[J]. 文史知识, 1985(6):4.
[9]于淼. 谈谈古代的"左"与"右"[J]. 文史知识, 2017.
[10]知乎:中国古代什么时候“尊左”,什么时候“尊右”?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185971/answer/842308190-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