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06-18 | 来源: 三联美食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美食指南 | 字体: 小 中 大
放嘴里嚼一嚼,饱满鲜嫩,满嘴蟹鲜,对于懂吃的老飨来说,“六月黄”实乃人间美味极品。祖父老酒咪咪,六月黄嘬嘬。吃完螃蟹,把剩下的汤汤汁汁拌入白米饭中,那蟹鲜味渗透到米粒里,这碗米饭的身价,立马“升级提档”。较之苏东坡的细鳞鱼(形状像鲈鱼)、鲁迅的茴香豆、梁实秋的炝青蛤。“六月黄”大概是下酒菜中的爱马仕了。
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们全家去到苏北一个贫瘠的乡村,每天清汤寡水的米饭蔬菜,嘴里“淡出鸟来”。
有一天,父亲去河边玩耍,顺手抓了几只蟛蜞回家,祖父见了,头脑中灵光一现,他上集市买了些面粉、鸡蛋、葱姜等佐料,照着厨子的烧制方法,做了整整一海碗“面拖蟹”,蟹一上桌,孩子们就迫不及待用手抓起来吃,蟹壳软薄如翼,蟹肉鲜嫩细软,蟹膏丰腴软滑,成流脂状,连壳带肉一起吞下肚,而裹在蟹壳上的面糊,留住了蟹膏精华,竟比螃蟹本身还好吃,滋味之美让最矜持的女孩忍不住手抓嘴嚼,大快朵颐。这次牙祭,让父亲在很多年后,回忆起来,仍颇有感触地说道:那徘徊在舌尖的滋味,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纪录片《风味人间》
其实,吃又何尝不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会吃的人,往往更会积极乐观的生活,更热爱生命。祖父这种“苦中寻乐”的生活态度,让我想到“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即便在风雨晦涩的人生中,汪先生仍以文写遍所尝美食 “折腾吃,得有满满的烟火气,才有生之乐趣。”
而汪先生心目中“天下第一美味”——醉蟹,大抵与酒糟六月黄相差无几。醉蟹的制作手法,清人赵翼在文集中记载:“泰州人瓮贮甘醴,投蟹于中,听其醉死,谓之‘醉蟹’,味极佳”。确乎,开坛后的醉蟹,一股馥郁酒香扑鼻而来,尝一口,蟹黄脂醇、蟹膏细腻、蟹肉咸鲜回甘。这“醉生梦死”的六月黄,倒是成就了一趟舌尖上的惊艳之旅,正是江浙人偏好的一口。
江浙一带水多船多,明清时期风行“船宴”,清人顾禄在《桐桥倚棹录》记载了旧时,我家乡苏州舟上盛宴之况:“船制甚宽,艄舱有灶,酒茗肴馔,任客所指”。苏州籍教育家叶圣陶对家乡的船菜亦颇有赞词:船家做的菜是菜馆比不上的,特称‘船菜’。
纪录片《风味人间》
船上能做出什么好吃的呢?《扬州画舫录》里面记载了数十样“风味皆致绝胜”的船厨拿手绝活:“吴一山炒豆腐、田雁门走炸鸡、江郑堂十样猪头、汪南谿拌鲟鳇、施胖子梨丝炒肉、张四回子全羊、汪银山没骨鱼、江文密蛼螯饼、管大骨董汤、鮆鱼糊涂、孔讱庵螃蟹面、文思和尚豆腐……”
父亲年少时“下乡”,坐船从苏州到苏北,数百里的水路,七绕八弯,船要行一天一夜,当然不免在船上吃饭。彼时之船菜,不过咸蛋、河蚌、水芹、豆腐等寻常之物聊作充饥。-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