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2-06-23 | News by: 新周刊 | 有12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之所以发起这个项目,是因为 Luke 某天在自助洗衣店发现,很多人每周都去同一家洗衣店,遇到同样的人,但从来不会主动交谈。他希望通过某种有趣的介质,打破这个固化的沉默空间。
国外街头钢琴一角。图 / 网络
这个想法就像一串充满生命力的种子,在全球很多大城市漂流起来,但有长期坚持的,深圳是极少见的一个。
孙永红是华强北公益钢琴的运营负责人,2018 年接到这个任务时,她正在管理深圳乐器城的钢琴博物馆。街道办希望她参照国外的创意,收集一些旧钢琴涂鸦展示,没想到吸引了许多外来务工者来弹。
然而,要持续运营这个项目并不容易,因为钢琴属于昂贵的精密乐器,而且木制品也不适宜长期放在户外。
孙永红首先要解决的是人的难题。一个新事物如何被市民对待,决定了它的存活空间。被摆放在街头的钢琴,时不时就会遭遇恶意,琴键被人烧过,凳子也会隔三差五地被人偷。她只能装监控,给凳子上链条。
同时,在深圳这种南方城市,裸露在外的钢琴免不了被风吹日晒,特别容易受潮,涂鸦也反复被侵蚀。孙永红只能又上漆又镀膜,还在每一台钢琴上贴上她的电话,就是为了钢琴损坏后能第一时间被她知道。
每一台钢琴,细看都有运营者用心的小细节。
图 / 局外人视频
幸好孙永红在乐器城时认识很多能工巧匠,调音的、维修的、卖配件的,孙永红一个电话就能找到人。
最容易引起纠纷的是扰民问题。孙永红长期会收到派出所转过来的噪音投诉,说琴声过于刺耳。于是街道办定下规则,钢琴每天只在 9 点到 13 点、14 点到 22 点开放。
但有些琴友仍是不遵守,矛盾升级后就有附近的居民来砸钢琴。" 有人说家里有高考生,也有人说他每天失眠。我们只能两面协调,最后只好给琴上锁,或者把钢琴搬走。"
这些管理上的琐事孙永红几乎每天都会遇到,但她仍然很热爱华强北这个地方。自 1986 年毕业被分配到深圳后,她就在这里度过了将近 36 年,看着各类电子数码市场像雨后春笋一样填满了这条老街。
她也目睹华强北一度成为深圳的代名词,代表着一夜崛起的经济、前沿科技的集中地和不知疲倦的生意人。
而华强北的钢琴,就是当中最温暖的一个项目,充满人情味儿。在这里,弹得好会有人喝彩,弹得不好无人嘲笑,环卫工人会跑去跟钢琴合照,中老年人会开始精心打扮,就为了来参加这里的平民音乐会。-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