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2-06-23 | News by: 元衡防务 | 有175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我们再来看看美国。
为了应对中国,美国五角大楼基于海军退役军官杰夫·凯尔斯的《分布式网络化作战——网络中心战的基础》,于2015年提出了“分布式杀伤”的概念,并于同年6月正式成立了“分布式杀伤”专项工作组。
2016年,在跨太平洋联合军事演习上,对该理论进行了验证,并在2018年,让美国印太司令部海军与澳大利亚海军进行了联合演训。
美军这一战略的具体战术就是:
第一,利用射程700公里左右的武器,对敌方舰艇进行攻击,己方部队转向中程防区外作战;
第二,利用假目标优先消耗对方的反导弹药;
第三,利用NSM、SM-6、PRSM、LRASM、ASCM、SRBMJ、战斧导弹在第一岛链实施海上拒止,让解放军关注周边海域,而美军的大量军队在防区外分散部署;
第四,利用信号发射器、多光谱伪装、IAMD、C-ISR夺取制信息权之后,再实施对地攻击,削弱中国的体系作战能力。
我们看到,美军作战核心点在于其需要将大量作战舰艇外撤,然后利用隐身战机、隐身轰炸机撕开中国防空网,摧毁陆基发射平台,然后再返回作战场地。
甚至有美军专家认为,应该重新启用其在太平洋上的数百座岛屿,以便贯彻“分布式作战”理念。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问题——后勤补给与信息获取、传递。
一方面,现在一般认为,战时,美军位于第一岛链,甚至是第二岛链内的所有军事基地,基本上都会在解放军第一波打击过后不复存在,它所使用的这些导弹、飞机几乎就没有可能有机会绕过中国防空网络,而其本身主力舰艇又都位于防区外。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