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07-10 | 来源: Newtalk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安倍 | 字体: 小 中 大
日本(专题)参议院选举在今(10)日登场,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8 日为自民党候选人助选不幸遭枪击,据中国新闻网引述大陆学者分析,这起遇刺事件所暴露的问题远远超越事件本身的含义,安倍为日本留下的“遗产”,将从四个方面改变日本和世界。
变局一:影响选举,加速“修宪”?
安倍作为自民党的人气“演说家”,主要负责宣传任首相期间的成绩。其中重点是呼吁实现修改《宪法》这一“夙愿”,在遇害前两天,安倍还在横滨市演讲时强调“想在《宪法》中写明自卫队,为违宪争论画上句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吕耀东指出,安倍认为,这次选举意义重大,关系到是否能够推动“修宪”,目前对修宪持较积极态度的四个政党,分别是自民党、公明党、日本维新会、国民民主党,共在众院占据三分之二以上席位,因此只要在参院如法炮制,实现整个国会修宪势力占三分之二以上,就能成功推动修宪。
吕耀东透露,安倍一直把“修宪”作为自己最主要的政治使命和施政理念。早在 2007 年,安倍第一次担任首相时,便已提出“修宪”时间表,参院还通过了规定“修宪”程序的国民投票法。2012 年,安倍二度拜相,再推动此事,但直到近 8 年后他辞职,“修宪”也没成文。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王新生分析,安倍遇刺对日本政局影响很大。从日本人的政治、文化角度来看,自民党可能因此得到一些“同情票”,很可能在参院选举中获胜。这对现任首相岸田文雄政权的执政来讲,会起到积极效果,日本国会的“修宪”步伐也会因而加快。
岸田曾表示,自民党和与其联合执政的公明党目标是拿下超半数的 55 个议席,但分析认为,受安倍遇刺事件影响,自民党很可能单独斩获近 70 个议席,赢得压倒性胜利。
据日本共同社报导,作为日本首相和自民党总裁,岸田希望赢得选举后,在“和平宪法”第九条中写入自卫队等“修宪”草案 4 个项目的相关讨论。
不过岸田也坦言,必须将国会讨论和国民理解作为“两个车轮”共同推进“修宪”,也就是除了国会通过,必须半数以上日本民众投票同意“修宪”,这事才算真正过关,不然还是“瘸腿”状态。
另据《朝日新闻》2021 年的调查,45% 的受访日本民众支持“修宪”,与前一年比增长 2%。未来日本的民意是否会再变化,跨过支持“修宪”的 50% 红线?学者认为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
变局二:政坛地震,派阀“洗牌”?
与安倍力争参院选举胜利相对应的,是日本自民党保守派势力的日益壮大。吕耀东表示,作为自民党内最大派阀“安倍派”(前“细田派”)的会长,安倍无论状况如何,都已经对自民党和整个日本政坛形成很大影响力。
吕耀东指出,安倍身上有三个鲜明标签,第一,出身于政治世家,其外祖父岸信介是名典型右翼、保守派政治家。岸信介 1960 年宁愿冒着下台风险,也要通过《日美安保条约》,就此确立日本接下来的外交基础——日美同盟。
安倍承接岸信介的政治定位,不仅是一名坚定的“修宪”者,还是一位历史修正主义者。比如否认慰安妇问题,质疑“东京审判”,其在任期间文部科学省通过否认历史侵略的教科书等,都是历史修正主义的表现。
第二个标签,是“安倍经济学”。日本自 1990 年泡沫经济后长期停滞,安倍在任期内提出了“安倍经济学”,虽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日本经济发展的现状,但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
第三个标签,是安倍自实施内阁制以来,是担任日本首相时间最长的人。正因如此,安倍能将以上理念都投射在施政过程中,长期影响日本的国策走向。
王新生也认为,在长期执政期间,安倍领导日本形成了典型的“首相官邸铸造决策过程”的特徵,这期间,很多能与安倍竞争的政治家恰好未对他造成威胁,导致安倍完成了一些前辈政治家没能完成的事。
因此,更多地是要看到安倍在以往执政过程中,对日本政治的长期影响、对自民党执政方向的定调。吕耀东指出,安倍遇刺后,日本右翼保守势力很可能借机加速推动日本,继续推行、发扬安倍生前的理念。
至于谁会是安倍继任者,吕耀东认为,和安倍有同样政治理想的人有很多。但目前最紧要的是完成参院选举,自民党应该会等到选举结束后,在“安倍派”中选出一名继任者。-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