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07-14 | 来源: 虎嗅APP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抖音 | 字体: 小 中 大
巨大的市场,通过马未都的名人效应带动紫砂产业带的发展,抖音有先发优势。但一般的商家想在抖音卖紫砂也不太容易,紫砂和陶瓷工艺品被定为特殊类目,这需要“开白”才能售卖,开通白名单后才有相关类目产品的直播权限,不会出现断播和平台违规物品提示。
其实,除了官方公布的紫砂匠人的数据,整个丁蜀镇,大部分人口都涉及到紫砂上下游产业,十多万人依靠紫砂产业,紫砂产业发展得好对经济当然有促进作用。
这些争议的背后,正是目前紫砂行业重新翻红爆火的结果。背后是巨大的市场,根据宜兴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入驻基地商家有5704家,带动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5000人,辐射生产、包装、物流等配套行业人员超过50000人。2021年,基地销售额超38亿元,今年预计将实现商家规模超8000家、年订单量超2500万单、销售额超70亿元。
二、紫砂乱象丛生,想买把好壶并不容易
“紫砂水太深,小白玩家不要随便在抖音买壶”,这是不少紫砂业内人士和资深玩家的建议。关于紫砂内幕的曝光,最早可以追溯到2010年。
2010年5月尾,中央电视台的《每周质量报告》对一些品牌所谓的紫砂产品进行曝光,报道指出宜兴当地不少炼泥厂由于“禁矿令”的出台导致紫砂矿料越来越少,所以开始通过添加化工质料或陶瓷色料进行调色,加工生产所谓的原矿紫砂泥,而如此调制出来的紫砂泥对人会造成危害。
十二年前的这次报道,让原本火热的紫砂市场陷入冰冷,不少人对于化工泥谈之色变,而宜兴紫砂市场陷入冷寂。
2022年7月,也许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陶瓷城的外来客商并不多,一如多年前的冷淡,不少紫砂匠人都说今年生意难做。
与此相对比的,则是抖音直播紫砂壶的热卖,一个头部直播间,随着“3.2.1,上车”的吆喝声,一天卖上千把紫砂壶并不困难。但销量高也意味着退货量大,根据业内判断,一些直播间退货率甚至达到了70%以上,但这些头部直播间并不会因此买单。与过去包销不同,现在多数直播间选择在用户确认收货后,再与供货方结账,退掉的货还回去,这给供货商带来很大的压力,但也不是一般紫砂商家就能够成为这些直播间的供货商,因为从工艺流程上讲,紫砂理论上并不可能大批量规模化生产。
在此之前,因为各种炒作,紫砂壶从一个泡茶器皿,变成了具有收藏属性的文玩产品,而传统意义上的紫砂壶多数依靠手工或者借助模具成型。
众所周知,传统全手工紫砂壶,要经过炼泥、拍泥片、围身筒、拍身筒、理身筒、修坯、装壶嘴、钮、把,最后用明针和各种工具把胚体整理规整,周身压光匀,适当干燥后送窑烧制,一把全手工壶,熟练工至少要一周以上才能完工,一个月也不会有几把,即便算上半手工壶,一周一个作者也不会出产几把。
但,并不代表所有壶都有收藏价值,或者全手工壶就一定比半手工壶贵,这里需要阐述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99%的壶,基本都没有收藏价值。
从十多万从业者的丁山紫砂匠人中,达到大师级别的,也并不是被所有玩家认可,这可以从壶的迅速变现来验证。被顶级玩家认可的大师和实力派,价格在数万到数十万不等,一年也不会有太多产量,这类壶才可以谈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是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紫砂韵味的收藏品。
全手工和半手工的概念很多人是混淆的。全手半手的时间主要看精工精修部分的时长。全手时间看起来长是等的时间长,身筒常见的上片方式,要身筒略干才能上,而上完需要等。所以导致了全手的时长长了。所以这里要说一下全、半手的概念。
所谓“纯手工”的壶才被称为“艺术品”,而价钱要比“模具壶”高出许多倍。很多商家为了着重是“纯手艺”制作,故意在接缝处留下明显的痕迹,壶身故意制造得不是很规整。莫非,这样的壶就美了吗?就值得保藏了吗?商场上有千元一把的“纯手艺”成型的壶,也有几十万元一把的“模具壶”。很多全手工壶,因为明针手艺到位,几乎看不出来全手工痕迹,而一些半手工壶会故意模仿全手工盖内壁章和做接缝。
从紫砂壶的艺术角度看,在紫砂的艺术创造中,精修成分占了90%以上,一些线条角度也许就是相差毫厘,但气韵就差之千里。这种精修的重复,是不可能的。比如汪寅仙大师做“曲壶”,每把都不相同,都会有新的思维、新的情感写入。艺术品创造用了模具,并不等于简略仿制。这种简略仿制对艺术家来讲,其本身也是排挤的。艺术构思重复次数多了,就会下降其艺术水准,所以他也不会凭借模具过多仿制本人的着作。-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