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07-29 | 來源: 看天下實驗室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新西蘭 | 字體: 小 中 大
3 意外
但慕容靜的歸海之路遠沒有胡麗那麼順利。
2019年,全球知名的藝術學校包豪斯建校壹百周年,有非常豐富的紀念活動。因為工作身心俱疲的慕容靜報名了包豪斯的暑期學校,准備借此機會歸海。
出發前夕,慕容靜的父親突發腦溢血住進了醫院,站在父親的病榻旁,慕容靜非常自責,當家庭需要她時,自己卻准備離開了。回國這幾年,自己究竟幹了什麼?慕容靜的家庭條件壹般,父母雖然都是體制內工作者,但面臨重大疾病時依然孤立無援。
為照顧父母,她退掉了前往德國的機票,暫時打消了歸海的念頭。
幸好,父親挺過了手術,病情也慢慢恢復了,但慕容靜的歸海計劃仍然因為父母而擱置。
父母是很多人歸海的最大擔憂。年邁的父母希望子女留在身邊,但又不願隨著子女出國。壹些父母並不贊成子女歸海,希望他們留在國內。慕容靜的父母也是如此。
辭職回家後,慕容靜的母親搬來和她同住,朝夕相處之間,兩人打開心扉聊了很多。慕容靜年屆叁拾,過去壹直被家裡催婚。現在,她母親說:“這有什麼可催的呢。”對於歸海的問題,父母也逐漸松口,同意慕容靜歸海,甚至打算等慕容靜安頓好之後隨她壹起去國外定居。
得到父母同意後,慕容靜開始籌劃歸海。她建立了壹個海歸再歸海的微信群,裡面有90多名籌劃或已經歸海的人,大部分是女生。在群裡,已經歸海的人經常分享海外的日常生活,比如,最近看了歐洲的壹場球賽,又辦了壹個新的車牌。而正准備歸海的人會討論各種歸海的問題,現在辦護照需要什麼材料,瑞典出了新的工作簽證政策等。
籌劃歸海之余,慕容靜打算拍壹部關於海歸的紀錄片。她打算把壹些海歸的故事用鏡頭記錄下來,他們有人在職場中勇敢反對性騷擾,有人反對絕對化的孝道與生育責任,還有人在科普職場中的男女關系邊界。最讓慕容靜印象深刻的是壹位女同性戀,她回國後因為文化和觀念原因找不到心靈契合的伴侶,也得不到社會的認可,准備歸海。
海歸美女辭去國企工作,當“網絡哄睡師”。(圖源:視覺中國)
4 未知的旅程
當然,歸海不壹定是通向理想生活的康莊大道。豆瓣的“海歸廢物”小組裡,網友“何不食肉糜”說自己從“海歸廢物”變成了“歸海廢物”。
2019年,他從澳大利亞回國,在新壹線城市的企業中工作,拿著八千元的工資卻要面對肆萬元的房價,還得了抑郁症。
幸好,他在澳大利亞時拿到了永久居留權。他又回到了澳大利亞,但仍沒找到工作,只能靠著失業救濟和送外賣勉強度日。抑郁和失業仍然困擾著他。
儲朝暉說,中國留學生出海肆拾多年,部分留學生從早期的“口袋空空,但是腦子充實”,變成了“口袋豐滿,腦子比較空”。
伴著時代紅利,早期留學生很多都能在國外找到比較好的工作,但由於疫情等原因,近年的留學生較難在海外找到工作。“何不食肉糜”每兩周可以拿到700多澳元的失業救濟金,相當於人民幣3500余元,可以勉強維生。
還有人不斷在海內外徘徊,海歸再歸海,歸海又歸國,直到故鄉和他鄉的影子都漸漸模糊。慕容靜的朋友林鴻在國內有可觀的資產,他在美國留學後回到中國,伍六年前又到了加拿大工作並結婚生子,加入了加拿大籍,看起來已經成為了壹個新的加拿大人,但叁拾多歲的林鴻今年准備回國了。
他的孩子在加拿大出生和長大,已經肆伍歲了,還是不太會說中文。林鴻擔心孩子到了拾肆伍歲還是對中國文化壹竅不通,和自己有交流障礙。加上他的爸媽都留在國內,壹直喊著要享受和孫子的天倫之樂,為避免叁代人的關系被文化的國境線割裂,他決定帶著孩子回國。-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