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09-03 | 来源: 《财经》 | 有293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孟晚舟 | 字体: 小 中 大
自去年9月25日孟晚舟回国,距今已经一年。孟晚舟回到国内,进入华为轮值董事会之后,很多人关注她接下来将干些什么,会说些什么。
9月2日,孟晚舟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去的地方有一些出人意料,位于贵州的都匀一中。她在都匀一中发表了一个演讲,主题叫《读书万卷,咖啡千杯》。
孟晚舟的初中和高中都是在贵州省的都匀一中读的,任正非的父亲任摩逊,多年担任都匀一中的校长,是远近知名的教育家。
此前,人们对孟晚舟的关注,更多围绕在一些象征意义上的情感共鸣。比如,她的经历体现了中国公司突破美国封锁的艰难和不懈;比如,她和任正非之间的父女互动,温情隐忍背后的各自倔强。
孟晚舟的这次发言,延续了她作为一个女性的温情和细腻,隐藏了她作为一个巨型科技公司核心管理层之一的思考和重心,如果细读,我们可以更直观了解风浪之中寻求软着陆的华为。孟晚舟提到,华为先是在全国各地的园区里建起各式各样的咖啡厅,给员工提供讨论、思维火花碰撞,激发灵感的场所。
后来,华为在很多大学校园里或者高校附近,建立了“黄大年茶思屋”。鼓励员工走出办公室,与大学教授、科研人员一起喝咖啡、聊思想,共同探讨产业的方向与未来,甚至是全社会所面临的技术难题。孟晚舟提到,一位博士生毕业后加入华为、他的研究方向是“类脑智能”,这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一年多的时间,他在茶思屋喝了1000多杯咖啡。他的团队与产品线联合完成了20多项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发表了10多篇论文。博士生感叹,茶思屋的咖啡,都是汗水和火花调制出来的。
我们从中可以读到一个科技公司员工的日常工作状态,更可以直接体察到华为当下战略思想对员工行为的多方面影响。
近几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华为公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生死只在一线间。保证了短期业务可持续性之后,华为决策层至少统一了一个思想:科技公司最主要的价值创造是创新,而创新之源来自员工的活力与创造力。未来不是省出来的,而是持续投入和努力奋斗所创造出来的。
如何保证“活力”和“创造力”?孟晚舟认为,鼓励每位员工多读、善思、能辩,从悠久而璀璨的人类文明中获取智慧的力量,从他人和行业的优秀实践中寻找突破的方向,打开思维的天花板,这是“点”的开放。
倡导每一位员工与内外部专家多喝咖啡、交流思想,借他山之石吸收宇宙能量,这是“面”的开放。
把先进论文和技术难题公开发布到网上,欢迎行业和社会合力推动、互相启发、竞相破题,让创新的力量奔涌向前,这是“场”的开放。
华为努力营造从“点”到“面”,再到“场”的开放,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共同来解决整个社会所面临的技术难题。
这点做到了,华为也就活了下来,还能活得不错。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