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2-09-04 | News by: 微信公众号“看客inSi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割完稻谷后的田地 / 陆雨拍摄
当身体还未对猛烈来袭的高温做出反应时,土地上的变化便预告了一切。在达州大竹县,往年夏天,每家每户都被茂盛的竹林围绕,但今年,陆雨回老家时发现,“竹子基本上都死完了”,只剩下大片的枯黄,种在家门口的绣球和杜鹃花相继枯萎,“全部可以当柴了”,只有一些被遮挡住的矮草能幸运地存活下来。
如今她再回想这一切,关于高温的故事或许始于一只天牛的死亡。8月5日,陆雨一家把收好的稻谷铺在地面上晾晒。在金黄的谷堆里,她的父亲发现了一只黢黑的天牛,她捡起来看了看,用手机拍了个视频,又重新放回谷堆。那只天牛呆在了原地,没有要爬走的迹象。几分钟后,陆雨再去看它时,它已经怎么摆弄都不动了。陆雨后来想,原来“它被晒死了”。
在村庄,缺水的情况非常普遍。
因为停水已久,陆雨家的蓄水池已经被耗尽,水井也干得差不多了。附近的一户人家搬去成都,他们家的水井早已闲置,被杂乱的野草覆盖着。于是陆雨的父亲找来镰刀,把水井表面的杂草和树枝全部劈开,接上一台抽水机,把水抽到了自家的水井里。
但没过多久,抽来的水开始变得浑浊,泛着淡淡的红色。陆雨的大伯围着几口水井附近转了一圈,推测罪魁祸首是高铁施工时打的深洞。他们家所在的村子刚好位于西渝高铁的沿线,早些时候,她看到施工队在地面上打了一个大约几十米深的圆柱形深洞,“我也不太懂,应该是那种勘探”,没过几天,“泥浆就流到了我们那边去”。井水被污染当然是危险的信号,但此刻,大伯一家已经顾不上这么多了,村里能够使用的水源不多了。大伯甚至发现了从勘探深洞里涌出的地下水,“说想把它抽出来用”。
小七家里用来屯水的几个桶 / 小七拍摄
在泸州叙永,小七家停了一个月的水。高温蒸干了村里的水库,露出苍白的河滩,这是水库从修建好至今,第一次发生这种情况。
村民成箱地把饮用水买回家里,但更多洗漱、做饭所需的生活用水,便只能另寻出路了。亲戚家接通了一条管道,将山泉水下引到家里,小七便去他们家挑水来用。小七家用水很节省,人腰那么高的一缸水能用十天,但即便如此,她依旧感受到山泉水即将枯竭了。水流明显变慢了,她记得一个月前,40多分钟便能装满一缸水,这两天再去接水时,两个多小时过去,水也只涨了十厘米高。
没人知道等山泉水也一滴不剩的时候,还能去哪里找水。她听说村长正在召集村民,希望大家去外面的水源地挖水进村。但这样的愿景不知何时才能实现,眼下她只盼着能快点下雨,“再不下雨真的不知道怎么办了”。
稻谷大过天
“稻谷大过天”,年轻的人们或许已经无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但对在乡村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们来说,这是他们最朴素的执念,无论如何,他们都要去抢救庄稼。
陆雨家的稻谷种在山坡上,沿途的小道崎岖坎坷,收割机开不上去,只能依靠人力。他们家的稻谷也比别家收得要早,“老年人比较倔,他觉得成熟了就要去收”,全家人从八月初开始劳作。
收稻谷的一天通常从凌晨三四点开始,那会儿天还没亮,空气还不至于闷热得难以呼吸,工作到上午九十点休息,等夕阳缓缓落下,下午五六点再开工。帽子、袖套是必要的装备,老人们嫌拖鞋闷脚,光着脚便下了地。藿香正气水也是必需品,每个人兜里都会塞几瓶。
对于种稻谷的农民来说,高温的延续未必是绝对坏的消息,至少他们能赶在下雨前,把谷子晒好。要是突然下雨,谷子长了霉菌就要不得了。在四川巴中,接连五六天,不到凌晨五点,两位80多岁的农民带着智力有障碍的儿子出门割稻谷,他们没有机器,便依靠镰刀,忙活到中午十一二点,再用斗车拉回家。室外的高温能达到40多度,但收谷、晒谷的事情不敢耽搁。据说往年收成好时,一亩地能产九百斤稻谷,但今年只有七百多斤了。-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