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2-09-04 | News by: 微信公众号“看客inSi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三三拍下的赶去救火的直升机 / 三三拍摄
小规模的火灾每天都在发生。在达州渠县,镇政府的实习工作便包括去村里灭火。两周前的一个下午,一片花生地自燃了起来,村里没有消防员,附近也找不到水源,许岚便跟着20多个村民、干部,提着铁扫帚把火打灭。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烟特别呛”,他形容自己都快晕倒了。幸好那天的风不大,没有扩展到旁边的山林,砍出隔离带后,火逐渐熄灭,而花生地也毁了。
有时,陡峭的悬崖边会冒起浓烟,人们都知道那是起火了,但救火的队伍却无法轻易到达,村民们只能站在远处观察火势,等待它自己熄灭。
干枯的蓄水池里,长满了杂草 / 陆雨拍摄
当过去的经验已经不足以应对现在的危机,某些变化缓慢地发生着。
在阿南所在的宜宾农村,空调极其稀缺。前些日子,爷爷的腿摔伤,在镇上的医院输液,阿南去看望他时,才发现就连医院里也只有风扇。村民家里更是少有空调。
阿南的爷爷和大伯住在相邻的两栋自建房里,但只有大伯家一楼的一间房里装了空调。下午最热的时候,一家人便挤在那间有空调的房里午睡,到了晚上,爷爷坚持要回自己家里。“白天太阳特别大”,农村的土坯房散热又慢,到了夜晚,屋里依旧闷热。老人已经90多岁了,阿南的爸爸不放心,曾陪着老人在闷热的房间里睡了一晚,“说是热得衣服都被打湿了”,一整宿都没有睡着。
今年夏天,许岚家里才装上了空调。村里多是老人和小孩,年轻人都在外面务工,记忆里往年温度最高不过35度,纳凉方式也简单:用水把地面浇湿,光是扇子扇着便凉快许多。但“今年实在扛不住了”。他专门去镇上跟卖空调的店家打听过,据说光是格力一个品牌,“一天就能卖十几二十台”。
但家里老人比较省电,每天下午不到五点,“他(爷爷)就会喊把空调关了”,许岚说,等太阳快下山时,便去河边凉快。夏天的夜晚,河里挤满了人,钓鱼、聊天,还有人摆龙门阵。许岚也去过河边,他习惯在河里找几块石头,当作板凳,把自己泡在水里乘凉。
在乡村,停电的状况更难以应对。四川广安武胜,一位住在乡村的女孩从8月17日开始,便要经历每天停电两三次的生活。“整个村都用的一条线路”,停电时大型商场开不了空调,就连路灯都不亮了。
家里的老人决定去坐公交车。从家门口坐到县城的终点站,再原路坐回来,公交车里始终开着空调,来回便可以乘三小时凉。年轻人得掏两块钱的路费,这个方法对老人更友好,只要办了老年卡便不要钱。这是爷爷中午吃饭时告诉她的避暑妙招。
达州大竹,干涸的土地 / 陆雨拍摄-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