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09-07 | 来源: 最人物 | 有9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看《茶馆》时,当三个老人撒起纸钱,舞台上高潮迭起,台下的吴彦姝泪流满面——她并没有完全看懂故事的内涵,只是单纯地被舞台上的氛围与演员的情绪所震撼。
在那时,成为话剧演员,就成了埋在吴彦姝心中的,一颗关乎梦想的种子。
于是之(中间) 《茶馆》剧照
1956年,18岁的吴彦姝高中毕业,恰好看到了山西话剧院在招学员,她心痒难耐,立刻去报了名。
“报名话剧院”这件事,在家里还引起了一场小型风暴。
在那个年代,“演员”这个身份还是不被大众认可的“三教九流”,保守的母亲自然是难以接受。
但好在吴彦姝还有父亲这个“同盟”,他告诉母亲:“行行出状元,你就让她去试试。”
谁知这一试,竟还真让她考上了。
1959年,21岁的吴彦姝出演了个人首部电影《流水欢歌》。
这是她人生第一个电影角色,也是前半生里唯一出演的电影角色。除此之外,她专注于话剧舞台,话剧生涯与一位先烈的名字缠在了一起:刘胡兰。
吴彦姝 《流水欢歌》剧照
考进话剧院时,吴彦姝并不知道,自己应试的这个岗位正是为了“刘胡兰”这个角色设置的。
彼时的她长得瘦瘦小小,脸却圆乎乎的,看上去很精干,与刘胡兰的形象很像,这才轻松进入了话剧院。
只是仅仅长得相像,并不足以撑起一个有血有肉的角色。
由于吴彦姝的成长背景与刘胡兰相差甚远,刚进话剧院的前两年,吴彦姝一直在品尝挫败感——-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